春灌用水
今天是:
冷刚在2016年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6-03-17 00:00 打印

转发到:

弘扬李冰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

奋力开创都江堰灌区治水兴蜀新局面

 

厅党组书记、厅长   冷  刚

2016年3月15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总结灌区五年发展成就,共商发展大计,对于推动灌区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都江堰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关重要。过去的五年,在各级政府、水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灌区团结拼搏、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在项目建设、供水保障、防洪保安、管理改革等水利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不断挖掘、总结、深化李冰精神,不断赋予李冰精神鲜活的时代特征,使之成为激励我们投身水利新跨越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都江堰灌区水利事业站在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起点。作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四川水利的形象代表、李冰精神的发源地,都江堰灌区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和加快推进灌区改革发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安排部署上来,大力传承和弘扬李冰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灌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刚才,小铭同志全面总结了灌区“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三五”及今年工作,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弘扬李冰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肩负治水兴蜀历史使命

   李冰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因此兴水利、治水患,修建都江堰,使都江堰灌区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灌区水利工作者要传承和弘扬李冰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水务管理能力,为灌区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担当重任。都江堰灌区地处四川盆地腹部区,所涉及岷江、沱江、涪江流域的7个市37个县(市、区),属我省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和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枢纽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直接肩负为它们提供灌溉、供水、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等多项任务,灌区必须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为治蜀兴川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二要在实现水利发展目标上担当重任。“十三五”期间,全省水利规划投资1500亿元左右,新增和恢复蓄引提能力50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按照都江堰灌区自身规划,“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完成28.5亿元投资规模,力争新增农业灌溉面积125万亩,改善灌面100多万亩,工程年均节水能力达到4.08亿立方米,任务非常繁重。灌区必须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肩负水利发展的时代责任,为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三要在服务民生事业发展上担当重任。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是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灌区要在巩固提升供水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供水安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村防汛安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保障水生态安全等方面下功夫,确保灌区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二、弘扬李冰不畏艰难的攻坚精神,推动灌区可持续发展

   2000多年前,李冰在施工条件非常简陋,技术力量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不畏惧、不放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阻碍,为我们留下了人水和谐、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灌区水利工作者要弘扬攻坚破难的进取精神,集中突破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问题,推进灌区水利可持续发展。

   (一)全力抓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前要加大力度推进人民渠二处灌区骨干工程配套建设,简资干渠、大英、井研大佛水库三个补水灌区的建设力度,确保按国家要求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要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积极推行用水户协会管理,为节水创造有利的条件,使都江古堰永葆生机,实现永续利用。

   (二)继续抓好灌区信息化建设。要建立统一的灌区信息平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体系及功能较完备的水量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提升灌区信息化水平。一是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都江堰灌区数据中心,补充数据备份系统和安全措施,构架起都江堰灌区的云计算平台。二是建立都江堰灌区数据规范、遥测终端、信息交换、应用软件整合要求等信息技术标准,建立灌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测评估体系。三是在云计算平台和标准体系基础之上,构建统一应用平台(应用中心),对都江堰灌区一局七处现有分散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整个都江堰灌区的信息系统“一类采集终端,一个库,一张图,一个平台”。

   (三)继续推进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积极开展节水增效现代化灌区试点工作,在完善已成示范区功能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区建设范围。请地方政府做好规划、积极配合此项工作,水利厅相关部门要在资金、技术、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试点建设出经验、出典型,在全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弘扬李冰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坚持依法科学治水管水

   李冰采用无坝引水的独特思路修建都江堰,充分利用了河道的自然走向和地形,完美地体现河道动力学原理,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完美、最科学、最先进、独一无二的无坝引水式引水枢纽,也是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的奇观。加快灌区改革发展,必须要充分学习李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态度,坚持走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有计划、分阶段推进计量用水,规范用水行为。以三期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在灌区内建设雨情、气象和墒情点,为实现水资源精细化调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灌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供水均衡受益。积极推进计量用水和计量收费,特别是加快末级渠系工程计量设施建设,推进末级渠系工程供水计量。

   二要加强水政执法。认真执行《四川省水法实施办法》、《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加快《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立法修订,进一步建立健全灌区水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健全监督机制。要严格执行水法规,依法进行河道管理,规范采砂行为,坚决打击各类危害水利工程安全和行洪安全的行为。灌区水管单位要依法规范自身工作行为和办事程序,加强同地方有关部门的配合,加大水务行政执法力度,保障工程安全和水质安全。灌区广大用水户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用水,自觉维护好灌区的用水秩序。

   三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一定要立足于抗大旱、防大汛,下大力气搞好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抓紧灌区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加快度汛工程施工和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抗旱防汛的工程准备。灌区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争取和落实各项投融资政策,加大对灌区的投入,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依法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建立对灌区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进度管理、资金匹配、“四制”落实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

   四、弘扬李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化灌区体制机制改革

   李冰创立了我国水利工程岁修制度,整治了大渡河、洛水、绵远河等河道,使得都江古堰历经2000多年还在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些科学创见体现了李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加快推进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要抓好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责权关系,健全水管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好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水管单位活力。

   二要做好灌区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按水利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本着“先易后难,尊重历史,积极协商,合理解决”的原则,加快灌区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确保在2017年底完成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三要深入推进水价改革。推行“两部制”水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四要加快推进灌区民主管理进程。深入推进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灌区基层水管体制改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代表大会、用水协会的作用,通过建立支渠管理委员会和以斗、农渠为单位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快民主化管理进程,有效调动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灌区人民参与管理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永远造福灌区人民。

   关于当前工作,我再强调几点:一是做好春灌用水准备。灌区各级水利部门要牢固树立“灌区一盘棋”思想,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综合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科学制定预案,建立健全春灌用水组织,加强蓄水保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团结用水,全力抓好春灌用水工作,保障灌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确保灌区均衡受益。二是加快完成工程岁修。加快完成工程岁修任务,动员群众加快末级渠道清掏,保证春灌输水的工程畅通,确保春灌用水安全和防洪安全。三是全力做好防汛准备。要加快完成“7.9”系列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修复,汛前必须全面完工,确保工程度汛安全。要及时完善防汛预案,抓好队伍培训,开展防汛演练,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物资落实。认真开展防汛检查,加强工程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病险水库、渠道整治,确保度汛安全。

   同志们,抓好都江堰灌区用水工作、推动灌区改革发展,意义重大,责任光荣。我们一定要弘扬李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抓住新机遇,击鼓奋进,爬坡实干,开创都江堰灌区发展新局面,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