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灌用水
今天是:
补齐工程短板 增强服务能力 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0-03-18 00:00 打印

转发到:

补齐工程短板  增强服务能力

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胜阶段,今天召开2020年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工作视频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19年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工作,分析灌区用水形势,安排部署2020年灌区用水管理工作。李勇蔺副厅长将作重要讲话,董军局长将作工作安排,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都江堰灌区各级水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水利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和“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厅党组“十项要求”,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科学调度,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得以保障,生态基本需水得以确保,生产用水得以优化,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为灌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一)精细调度,供水安全保障有力

我们通过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调度,全年共向灌区供水78.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及工业供水14.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供水17.7亿立方米,农业生产供水46.3亿立方米,确保了灌区1089.6万亩灌面适时满栽满插。一是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在水量调度上对生活用水给予优先保障并科学应对汛期高浊度来水。去年“8.20”高浊度来水期间,我们会同紫坪铺公司、成都市水务局、东风渠管理处等单位实施多方联动,加大调度频率,利用紫坪铺水库和磨儿潭应急水源实行间歇性交替供水,确保了成都中心城区生活供水安全。二是确保基本生态流量。我们根据水利厅下达的指标任务,进一步优化配置,全力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并完成向沱江流域生态补水44亿立方米,灌区及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切实保障合理农业用水。按照水利厅批复的配水计划,结合农业取水许可指标,灌区各局处加强与各级水利部门的沟通配合,强化农业节水措施,实行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通过对春灌用水、水稻掺灌、小春作物用水和输蓄水等各时段的水量进行灵活调度,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四是提供应急生态供水。灌区水利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安排部署,通过对农业用水实施错峰轮灌等精细调度措施,为4月上旬、12月中下旬四川省及成都市重大迎检和外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二)精准施策,春灌用水成效显著

一是高度重视,责任落实。灌区各局处及各级水利部门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狠抓落实,及时成立了各级用水组织机构,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为春灌用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我们按照水利厅党组“十项要求”,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本,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放在春灌用水工作的首要位置。及时成立春灌用水服务队,适时深入灌区搞好用水服务,破解用水难题,化解用水矛盾,维持用水秩序,把服务灌区真正做实做细。三是严格管理,调度科学。灌区各局处严格执行配水计划,采取灵活动态调度方式,对南北中三片实行错峰、渠系之间实行轮灌和以水促泡等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了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

(三)强基固本,工程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我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加快整治骨干病险工程。灌区2019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任务按时完成90%;全面完成2018年冬至2019年春岁修工程项目1184处(项),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程输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创新工程冬修模式。为适应灌区用水新要求,我们对灌区工程冬修方式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在实施2019年冬至2020年春的冬修工程时尽量缩短断流时间,具备条件的实行不断流或者限流岁修,把工程冬修对灌区供水的影响降至最低,冬修期的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

2019年,为全面提高都江堰灌区水管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经水利厅批准,由省都管局牵头发起倡议,在灌区各水管单位开展了“水闸管理”“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三个专题的“创先争优评比、互学互帮互促”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了灌区水管单位比学赶帮、优化管理、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为都江堰灌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依法治水,法制建设再上台阶

一是完成条例修订工作。在水利厅的直接领导下,在司法厅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了《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12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条例修正案,并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条例的施行将使都江堰灌区依法治水迈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加强执法工作。2019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本之年。灌区各局处始终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要求,强化执法力度,与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有机结合,在全灌区开展了为期40天的扫黑除恶联合执法,全年共立案查处6起涉水违法案件,作出行政处罚4起,切实保障了良好的水事秩序。三是加强宣传工作。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目标,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发放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和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涉水法规,普及节水知识,在灌区形成节水共识。

2019 年,通过大家的艰苦努力,灌区各项供水任务全面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灌区和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建堰2275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水文化建设硕果累累,都江堰灌区获得“中国最具时代精神魅力灌区”荣誉称号。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向灌区全体水利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下阶段工作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江堰灌区用水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水利厅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忠实履行职责,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坚持服务为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着力完善服务体系。要把服务灌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从管理水平、工程基础、体制机制和依法治水等方面入手,健全和完善供水服务体系。二是着力补齐工程短板。针对灌区存在的工程短板,加快渠系和蓄水工程建设、病险工程整治和工程瓶颈的改扩建,不断提升灌区工程保障供水的能力。三是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依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水资源调度的时效性和精准性。要以完善关键制口、枢纽及支渠口以下渠系的量测水设施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作用。四是着力完善基层服务体系。灌区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研究,从组建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入手,探索科学合理的基层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用水组织在用水、管水以及工程维护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好广大用水户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问题。

(二)坚持节水优先,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

一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资源性缺水。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灌区枯水期缺水状况日益凸显。我们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优化岷江上游水资源的联合调度问题,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和“五横六纵”水网建设的契机,力争解决近期和远期都江堰资源性缺水问题。二是加强水污染治理,着力解决水质性缺水。灌区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水污染防治、污水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节水、治污等相关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使节约和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大力推进节水,着力解决管理型缺水。积极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加快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和灌区量测水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同时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依托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旱育秧或集中育秧等方式,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缓解灌区季节性缺水状况,提升水资源承载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依托现代化灌区建设,着力推进用水体制机制改革。要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以创新机制为核心,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力求管理体制有创新、管理水平有提升、灌区面貌有改善、用水效益有增长。二是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着力推进灌区农业节水。要找准水价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各级地方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灌区各级水管单位要主动配合,发挥技术优势,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加快实现按亩收费向按方收费方式转变,推进“两部制”水价,以水价杠杆来促进灌区节水。三是依托科学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近年来,灌区水管单位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的深度融合机制卓有成效,地方参与式调度管理试点运行良好。下一步我们要从有利于工程安全运行和水资源优化调度方面综合考虑,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会商和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涉水事件的能力。

三、切实做好2020年用水管理工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积极践行“统筹、节约、绿色、共享”的灌区发展思路,充分认识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紫坪铺水库电网AGC调度和灌区各地用水矛盾对用水工作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认真分析研判今年面临的形势,理清思路、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切实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

2020年的用水工作任务是:确保灌溉面积1090.6万亩,水稻栽插面积590.6万亩;向丘陵灌区输水8.16亿立方米,灌区工程年末蓄水10.89亿立方米;定时段定量向通济堰补水0.379亿立方米;向成都市中心城区等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14.19亿立方米,成都市锦江生态环境供水7.67亿立方米。

(一)提高站位,统筹防疫和春灌用水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胜阶段,也是抓好春耕生产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水利厅党组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一定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春灌用水工作,认真落实用水计划,科学优化用水调度,保证灌区适时满栽满插,为粮食生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灌区各局处要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层层落实责任,健全管理机构,抓紧建立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的春灌用水服务队并及时深入基层开展供水服务工作。要切实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复工后的施工安排,倒排工期,加强监管,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要与当地“河长办”保持紧密联系,依托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切实维护水事秩序,全力确保春灌供水安全。

(三)科学调度,实现灌区均衡受益

一是严格实行用水计划管理,根据上游来水和灌区用水情况实行动态调度。二是要根据实际来水过程,灵活安排灌区渠系之间和渠系上下游的错峰轮灌时段,主要制口实行总量控制;三是要切实加强渠系工程和蓄水设施的运行管理,细化工程维护管理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保障渠道输水安全;四是要解决好尾水地区用水问题,努力实现区域均衡受益。

(四)加强协调,主动服务化解矛盾

 一是强化多方联动。灌区各局处要进一步加强与紫坪铺公司的协调配合,完善水量联合调度机制。要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落实水量调度方案,有序推进灌区用水工作。二是优化供水服务。要及时深入灌区用水一线,了解用水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措施,协调用水矛盾,维持良好用水秩序。三是加强信息互通。要联合气象、农业等部门做好灌区水情、雨情和墒情等信息的交流共享、适时传递,为水量的优化调度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五)强化监管,确保供水安全

一是严格执法。要围绕推进河湖长制,积极开展监管工作,借助地方政府行政执法力量,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四乱”行为,维护灌区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二是加强宣传。今年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力宣传新《都条》等涉水法律法规。创新宣传内容和手段,实时动态报道春灌用水工作,向广大用水户传递用水信息和节水知识,营造爱水珍水惜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2020年都江堰灌区春灌用水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水利厅党组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践行“补短板强弱项、强监管优服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将都江堰灌区打造成节水型、智慧型、生态型的现代化灌区,为灌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