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阅读悦行”读书征文选登|李红梅:战乱与安宁——读《回首锦城一茫茫  杜甫成都诗传》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5-07 09:29 打印

转发到:

最近读了一本阿来写的书,书名叫做《回首锦城一茫茫  杜甫成都诗传》。这本书是阿来近年来读杜诗、讲杜诗的心得体会。他说,杜甫是用诗篇为成都礼赞的诗人,也是第一位为一座城市深情创作诗篇的诗人。

书中,阿来用十四个章节细细解读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篇,认为杜甫是在“为成都画像,为成都书魂,为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优美风雅的永恒形象”。阿来以文学家的敏锐视角,结合杜甫在成都的经历及相关史实,阐释杜甫成都诗篇浓浓的士人情结,生动描述了一位不得意的底层士人的政治理想与家国情怀,透露出阿来对于杜甫的深情倾慕。

清水河 

阿来用深情的笔触,细细解读杜甫为什么来到成都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以及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的无奈。从“三吏三别”的战乱之中来到成都,得以“故人供禄米”,有了安顿,有了“但逢新人民”的惊喜,有了构建草堂的欢愉快乐生活也有“未卜见故乡”的战乱之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在成都的短暂时光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宁时光。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寓居成都的杜甫笔下,转化为一篇篇生动的生活赞美诗,用它的诗篇为战乱中安宁的成都倾心写下了一部部颂诗。到了成都的杜甫,田圃、农家、邻人……一切都生动了起来。的笔法也变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文字在四季中游走,有《春夜喜雨》《春水》《梅雨》《江涨》……,在村落之中逗留,有《江村》《田舍》《为农》……,有地方名胜风物《蜀相》《石镜》《琴台》《石笋行》……,在草木间生长,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成都石经寺 

然而,草木田舍名胜山川与聚饮,都要作生离死别之后看,都要放在中原战乱、关中沉陷的背景里面读,所谓“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新婚别》),“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无家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这些诗篇,放在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才能体会到其间的悲欢离合之情,以及对朝政的无限期盼和对于平定叛乱、消除人民疾苦的无限渴望。只有经历过这样的伤痛,才能理解杜甫对于山水、草木、村落、邻舍……的深情,才能理解杜甫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

府河水与双子塔 

杜甫日记式的诗篇,是对成都这座城市幸福安宁生活的史诗性记录,为成都留下了大唐时代的史诗画卷,也更映衬出安史之乱的惨烈和百姓的痛苦。可以说,杜甫在成都的诗篇,既是诗人对于战乱之中幸福安宁生活的现实陈述,也是诗人对于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