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专题报道>>主题教育
为传承四大堰工技术,弘扬都江堰灌区管水治水文化,积极培养新时代堰工传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5月30日,在中心水文化处的指导下,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现场教学及宣传活动在东风渠管理处举行。
教学现场,堰工技术传承人黄晓川就什么是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进行了说明,并阐释了其发展历史以及具体相关部件的组成和作用。“笼编密,石装健”就是说的竹笼,是剖竹为蔑编成均匀的圆形笼子,再装上卵石所形成的构件,用于护坡、堵口等;“杩槎是一种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有旱杩和水杩之分,主要根据施工环境是否需要水上作业确定……”;羊圈是用木桩将卵石紧束在一起,如群羊被关于圈内,“砌鱼嘴,安羊圈”就是说的它,多用在河道的急流险工段,作基础防冲工程;干砌卵石是将卵石并排、按一定坡度砌成紧密、坚实的整体,其工程主体结构全部由卵石构成,广泛应用于灌区渠道边坡等工程,造价低廉、施工简便……
传承人一边讲解,手艺人一边示范绑扎杩槎、编制竹笼模型,学徒们也动手模仿,在手艺人的指导下,来自东风渠管理处、渠首管理处的10余名学徒共制作完成8个杩槎和40米竹笼。个别学徒基础好,经验丰富,很快就掌握了竹笼编制的技巧,并得到了传承人的肯定。制作好的竹笼杩槎模型整齐地安放在处机关的草坪上,将成为展示和宣传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只有在充分了解堰工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保护。下一步,我处还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心水文化处的指导下,积极与经开文旅集团对接,拟借助大运会召开契机,在东安湖安装竹笼杩槎模型,并采用中英双语制作讲解标识牌,向全球运动员和中外游客展示都江堰“润泽天府两千年”背后的秘密,真正让都江堰四大堰工技术走出水门,迈出国门,做到“国际知名”。
堰工技术传承人、手艺人,中心水文化处有关领导,东风渠管理处、渠首管理处、东风建司等单位10余名学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