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通过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仔细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等主题教育书目,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外江“每日一学”专栏等渠道加强自学,不断增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将主题教育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将理想信念落下去、实起来,转化为具体行动,助推灌区高质量发展。
一要在学思想中铸忠诚。“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这句话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自庄严宣誓入党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那一刻起,坚定理想信念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强的党性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坚强的党性,走向未来。对我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要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只有练就出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始终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二要在强党性中显风骨。“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读书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认认真真学习、与时俱进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真正担当重任。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出现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情况。能担重任的过硬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党员干部肩负着一定的工作责任,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尽最大努力多学一点,学深一些。不能只“武装嘴巴”而是要真正“武装头脑”,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政策的书,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做到深学细照、知行合一,增强履职动能。
三要在重实践中补短板。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善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不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开辟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境界。我们党100年来的伟大成就正是坚持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他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工作方法来讲,补短板就是新时期破解难题的突破口,是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招数。知识是事业的支撑,党员干部作风各方面知识丰富了,才能更深层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工作标准和必要的实践检验,创新工作思路,找准短板补强,强化实践运用,做到学用结合、精准发力,提高工作实效。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看不到甚至不愿承认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一切按部就班,凡事依“老一套”办事,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勇于创新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把实践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实际工作的推动上。
四要在建新功中见成效。古人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知行合一,贵在行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是善用辩证法,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二是敢用创新手段,在贯彻落实中,对上级部门原则性要求,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具体化;遇到工作方案空白点,可以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遇到思想阻力和工作阻力,要努力排除,不能退让和妥协,不能松懈斗志、半途而废。三是敢于正视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四是强化敬畏心,严守底线,持续做到遵规守纪,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要长存戒惧之心,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深刻教训,在思想的弦上要时刻绷紧;要敢于较真、善于较真,确保党规党纪落实到位;要把理想信念的“心之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之效”。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和理论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觉自信,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灌区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