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专题专栏>>大兴水利强基础
九月,阳光炙烤着大地,尽管高温难耐,但鲁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机械轰鸣不止,挖掘机挥舞着巨臂来回刨土,装载车往来穿梭将砂石与混凝土精准地送达每一个角落,工人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抢抓工期。
据悉,为了抢抓鲁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自项目开工以来,参见各方紧密配合,开创了水陆空一体协同作业模式,从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等方面共同推进项目提速增效。目前,鲁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已过半,现场日均投入50余台大中型设备、若干辅助施工设备,主副坝、千重浪、放水洞、放空底孔、观测塔等11个作业面同步施工,现场建设管理人员300余人。
水下施工:精细治理解决水库淤积难题
来到水下施工区域,一座座水面浮台整齐排列。作为水下施工作业的重要载体,这些稳固的浮台不仅能为潜水员和各类水下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让施工队伍能够高效地进行水下清淤、检测与修复等工作。
面对能见度低、作业空间有限等复杂多变的水下环境,为解决水库底部及坝面淤积问题,参建各方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严格监督,潜水作业员凭借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通过高压水枪、吸泥船等设备,有效对主坝面板冲毛,清除库底、坝面的淤泥和杂物。潜水组高峰期40余人分批开展水下作业,确保了施工任务精准完成。
地面建设:灌浆加固解决大坝渗漏问题
“突突突突……”在工程大坝建设现场,SR235旋挖钻机正开足马力向下钻孔。主副坝、管理房、防汛道路等施工作业面,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各类大型机械设备轮番上阵,完成土方开挖、拓宽路面、基础处理、灌浆加固、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复杂工序。
太林寺副坝为粘土斜墙石渣坝,2021年副坝下游排水带出现一处集中渗漏点和左右散浸带,经勘察鉴定及监测表明,帷幕灌浆与趾槽接触面出现渗漏可能性较大。对此,在此次除险加固建设过程中,太林寺副坝采用“坝顶新建防渗墙+墙下帷幕灌浆”的方式,对原灌浆轴线未与大坝轴线重合部分进行防渗补强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大坝渗漏问题。同时,严格浇筑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空中作业:无人机辅助工程施工建设
在水下、地面加快施工的同时,空中作业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水库主坝现场,履带吊等大型吊机矗立在大坝坝顶,通过精准吊装作业,将各种重型设备和材料安全地运送到指定位置,为施工提供了有力支持。无人机也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建设各方可借助地形测绘、三维建模、实时监控、图像传输等方式,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现场情况。
据了解,鲁班水库始建于1977年,1980年完工,1981年蓄水运行,总库容达2.94亿立方米,设计灌面62.69万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经过长时间运行及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水库隐患凸显,2021年被鉴定为“三类坝”,亟需除险加固。此次除险加固整治工程完工后,每年可减少渗流200余万立方米,改善14余万亩灌面和生态环境,保障区域人畜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