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4月5日都江堰放水节,放水大典盛大举行。为提升都江堰水文化影响力,促进水工程、水生态、水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抓住契机弘扬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
为迎接放水大典,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采用古法杩槎截流技术,历时40余天,制作安放杩槎16栋及竹笼若干,为广大游客生动地展示了古老堰工技术的独特魅力。为使游客对堰工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搭建竹笼杩槎的同时,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活动展板的形式向广大游客介绍了四大堰工技术的特点、优势,将水情教育科普推广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4月5日大典当天,四大堰工技术宣传片作为暖场片在大典开始前滚动播放。大典结束后,堰工技术传承代表、高级工程师黄晓川接受记者专访,向社会大众介绍了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的巨大功效。黄晓川指出,四大传统堰工技术是以李冰为代表的蜀地先民的伟大创造,它们具有就地取材、安装及拆卸方便、生态环保、可以多次使用,且费省效宏等优点。四大传统堰工技术支撑都江堰2200多年的运行、记载了都江堰2200多年的治水历史,是都江堰长盛不衰、发挥重大功效的“活文物”。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四大传统堰工技术与时俱进,仍然在发挥巨大作用。
本次放水大典,就是四大堰工技术的生动运用。在放水大典中,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多角度、多渠道,宣传推广延续千年的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关注,为大家普及了都江堰的科技知识,充分展现了都江堰厚重的水文化底蕴,弘扬了都江堰建造者李冰及堰工们的工匠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践行。
(供稿:都江堰水利文化及灌溉遗产保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