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编制的《农村水利水电工作简报(2023年第8期)》,头条摘编了都江堰灌区“两手发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印发各地和灌区管理单位借鉴参考。全文如下:
四川多渠道筹资 助力灌区项目建设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四川省水利厅选择井研县白井干渠项目作为“两手发力”试点,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金融信贷等,创新“投贷联动、建管并用”新模式,打好“投贷联动”组合拳,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支撑。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井研白井干渠项目,从岷江干流眉山市青神县通过隧洞引水到井研县茫溪河,线路总长25.67公里,设计流量8.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引水量6820万立方米,批复总投资7.6亿元,建设工期56个月。建成后将改善都江堰井研灌域9.8万亩农田灌溉条件,保障井研县和乐山岷东片区4个区县152万人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都江堰灌区井研县白井干渠出水口施工现场
▲都江堰灌区井研县白井干渠施工现场
强化制度引领、做好政策支撑。抢抓国家扩大水利有效投资机遇,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系统谋划公共财政、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效实现形式,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债券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建设投入,为灌区扩大投融资、推进续建改造奠定了制度基础。
深化四方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部门+政银企“1+3”四方投融资合作框架,利用重大水利工程立项、建设、运行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的“3+1”工作推进机制,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加快办理进度、缩短审批时间,项目前期要件审批缩短约5个月,提前3个月资金落实到位,推动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
推行“投贷联动”、保障资金到位。用好用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金融信贷等,将井研县水利优良资产和闲置资产抵押,水面经营权和灌溉、工业、供水等收益权质押,采用投贷联动、债贷组合模式,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融资贷款6.8亿元、政策性开发性基金0.85亿元,将“固定资产”变为“活资金”,形成以资产筹资金、以资金建项目、以运营扩资本的良性循环,为开工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创新建管模式,实现持续发展。坚持建管一体,引入属地水投公司参与管理,针对性提出高质量管理方案,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多变。如水投公司利用收益引进“以鱼养水”、光催化、深层平流曝氧、底泥原位消解技术,加速降解消纳内源污染,快速改善水质,成效显著,推动水利工程质量、形象大提升,实现了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来源:农村水利水电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