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欢迎您!今天是:
内控系统| 访客系统
|
都江堰外江灌区:智慧水利赋能“天府粮仓”水旅融合激荡发展新势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3-19 12:02 打印

转发到:

春分时节,川西平原的油菜花海涌动金色浪潮。2025年3月9日,4500名马拉松选手穿梭于崇州30万亩锦绣花海,以跃动的身影丈量乡村振兴的时代韵律。这场被誉为“流动油画”的体育盛事,既是对“天府粮仓”生态价值的立体诠释,更是水利现代化治理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外江管理处作为都江堰外江灌区水资源调配中枢,积极践行“水利+”模式,以智慧水利赋能“天府粮仓”水旅融合激荡发展新势能。

科技赋能,筑牢春灌“安全堤”

在外江管理处指挥分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都江堰外江灌区的“数字经络”。“小春生产期间,依托都江堰灌区‘一体化、一盘棋’调水模式,对灌区86座闸门实施联调联控,动态监控关键节点流量,为道明镇、白头镇等核心产粮区日均精准配水34万立方米,确保30万亩油菜、小麦等作物及时‘喝饱水’。”外江管理处供水管理科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监测数据说道。同时,外江管理处还通过实时分析土壤墒情与作物需水规律,优化灌溉周期,将灌溉周期从30天缩至20天,为“天府粮仓”稳稳织就一张坚实的春灌“保障网”。

在崇州五星村、竹艺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传统灌溉模式。外江管理处大力推广标准化“量水秤”与滴灌技术,并配合地方水务部门建成1264处智能计量断面,输配水精度达97%,节水量相当于再造12个桤木河湿地公园的生态蓄水量。

水旅融合,描绘经济“新图景”

三月春风里,竹艺村、五星村等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600万立方生态补水滋养的油菜花海,化作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与马拉松赛事时空叠加,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订单量增长40%,单日文旅消费峰值突破300万元,实现了农业景观价值向文旅消费的华丽转身,“流量经济”的澎湃活力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水利支撑下的产业融合渐入佳境。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稳定供水保障催生出粮油加工、竹编非遗、低空旅游等跨界融合业态。2025年一季度,灌区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8%,3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群,1200个新增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致富”。这条由水脉串联的产业链,正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源源动力。

协同联动,构建服务“共同体”

春灌时节,外江管理处4支由80名党员先锋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春灌服务队”随时待命。每年春灌,他们深入灌区开展闸门检修、渠道清淤等志愿服务,全力保障外江灌区9.08万亩秧母田用水和83.28万亩水稻灌溉需求。

外江管理处与地方水务部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种田大户构建的跨部门协同的“服务共同体”模式,让用水矛盾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面对2025年马拉松赛事保障大考,外江管理处创新实施“错峰调水+分级保障”机制,精准统筹文旅需求与农业生产,实现赛事期间周边区域24小时供水“零冲突”。这种跨部门协作的精细化治理,充分彰显了现代水利服务的温度与智慧,体现了水利工作对民生需求的高度关注。

水兴百业,润泽民生。外江管理处将继续践行四川水利“三个服务”核心理念,深化数字孪生系统应用,探索水权交易与生态补偿机制,有效提升水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满足县市发展需求筑牢坚实的水利保障。 (供稿:外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