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济堰灌区自4月初正式启动春灌以来,为确保灌区农田应灌尽灌,保障全年粮食稳产增收,通济堰管理处立足灌区实际,实施“一站一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供水1.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64万亩,为春耕春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墒情保障,灌区内的柑橘相继迎来丰收,水稻栽插全面铺开。
新津站:“管好龙头节水优先”
管养分离助力提高管理效能。新津站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管养分离以来,通过以量定费的方式将基础性工作和辅助性工作交由社会专业公司,实现更多的管理力量聚焦在灌溉供水、防汛抗旱、水利保护等主责主业上,供水效能和水资源利用率均有所提升。
科学精准调水,践行“节水优先”。新津站作为通济堰管理处的渠首管理站,是灌区的“水龙头”,拦河坝建成后,解决了时段性缺水难题,管理处坚持以习近平“节水优先”治水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厅对都江堰灌区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联动,干支斗农毛互通”一体化调水机制,全面树牢灌区“一盘棋”思想,深刻认识水资源线性配置规律,统筹抓好防汛抗旱、蓄水保供等重点工作,全面优化调度配置好水资源。在管理处统筹下,新津站密切关注南河下泄流量,结合智慧水利平台实施动态水位监测,严格落实调水指令,在保障春灌的同时兼顾南河下泄流量,让节约的水流向下游灌区,服务好市县发展需要。
彭山站:“近水楼台先轮灌”
彭山站处于上游灌区,为保障用水高峰下游用水,管理处要求彭山站排好村社提前轮灌的供水时间表,提前做好供水保障措施,以“日日巡、时时清、时时管”的工作标准,全面加大渠道维护管理力度。组织工作人员每日对闸门、筒口、可视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重要渠段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东西干渠进水闸、土堰泄洪闸闸门堆积树枝;疏通柏桥筒、祝筒堵塞筒口;定时调试可视化设备网络传输问题,确保工作人员能随时随地在手机端与电脑端对筒口做到可视可控。
东坡站:“多方联动齐发力”
为深入践行“三个服务”工作理念,东坡站在春灌前提早谋划,做足准备,依托都发中心与东坡区人民政府签订的永丰村供水机制,联合东坡区水利局、醴泉堰水利服务中心、灌区6个乡镇(街道),签订年度供用水协调保障方案,形成供用水工作合力。5月,针对东干渠瓜篓堰支渠、西干渠多悦支渠尾部用水难题,东坡站积极联合太和镇、尚义镇政府及醴泉堰水利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精准施策:一方面加大支渠进口水量,优化调配方案;另一方面组织地方政府与种植大户共同清理渠道杂物,确保输水畅通,切实打通了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东坡站灌区泡田工作高效推进,完成进度达80%。
青神站:“昼夜输水抢时间”
青神站灌区位于通济堰灌区尾部,因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面临渠道老化、杂草淤积严重、水量小等难题,青神站通过实施早清淤、勤维护、夜间输水、轮灌等方式,有力保障了尾部灌区供水稳定高效。春灌前,调动专业机械设备清理渠道12公里,清运各类垃圾4余吨。春灌正式启动后,采取“人工+机械”协同作业模式,持续开展除草清障,并采取分期分段轮灌方式,加班加点进行夜间输水,实现青神站尾部一公里见水。
(青神站夜间输水)
通济堰管理处将持续深化“三个服务”理念,动态优化供水方案,全力以赴做好春灌工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供稿:通济堰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