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正值外江灌区83.3万亩农田栽秧插播集中用水关键期,外江管理处坚持精细化供水管理,强化“技术+管理+服务”三维保障体系,协调解决用水矛盾,全力做好灌区用水保障。近日,为解决千功堰一支渠五斗渠灌溉用水紧张问题,外江管理处联合大邑县、崇州市水务部门迅速行动,通过跨区域协作、科学调配水源、清淤疏堵等综合措施,有效化解用水矛盾,为春耕生产注入“源头活水”。
问题聚焦:跨县渠道用水难
千功堰一支渠作为横跨崇州市、大邑县的跨县支渠,承担着4.59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因今年春灌期间上下游用水需求叠加、渠道淤堵严重,五斗渠供水能力锐减等原因,部分农田面临“渴水”困境。为破解难题,外江管理处供水党支部春灌用水服务组带领都发中心外江管理处“保春灌˙护粮仓”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用水难点、堵点,共商破局之策。
渠边会议:三方协作保粮仓
外江管理处会同属地水务部门在千功堰一支渠旁召开临时会议,提出三点解决方案:一是跨域联动,源头“解渴”。外江管理处积极向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申请,争取增加岷江引水量,从源头上缓解供水压力。二是错峰轮灌,精准“滴灌”。大邑、崇州两地水务局建立“分段管控+动态会商”机制,创新实施“白昼崇州灌、星夜大邑浇”的分时供水模式,化解用水冲突,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三是清淤攻坚,畅通“末梢”。大邑、崇州两地水务部门,组织施工队伍对五斗渠淤积严重渠段开展清淤,清理淤泥杂物,提升渠道过水能力。
长效护航:共护渠系惠民生
此次用水矛盾的高效化解,展现了跨行政区水利协作的实效。下一步,外江管理处将联合两地水务部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信息共享和应急调度,确保灌区用水公平高效,为粮食安全筑牢“水支撑”。 (供稿:外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