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欢迎您!今天是:
内控系统| 访客系统
|
通济堰灌区春灌提前收官 40余万亩水稻满栽满插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6-04 11:30 打印

转发到:

5月26日,通济堰灌区提前10天“关秧门”,春灌期间累计引水约1.6亿立方米,实现灌区40余万亩水稻适时满栽满插。面对春旱考验,通济堰管理处牢固树立“三个服务”工作理念,深入践行“四个并施”工作路径,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科学调度保障水源、工程建设夯实基础、精细管理优化服务,将水资源“生命线”转化为粮食安全“保障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春灌答卷。

 

(栽插水稻后的灌区)

科学调度与高效管理并举 筑牢春灌安全防线

面对今年持续干旱对灌区尾部供水的影响,通济堰管理处坚持“一盘棋”思维,提前谋划、精准施策。3月底前抢抓时机完成蓄水任务(45万立方米),为尾部农田储备“解渴”水源;春灌期间积极争取外江补水3194万立方米,构建多水源联调体系。同时,强化水利设施动态监管,5月期间开展6轮专项巡查,覆盖水库、排污口、在建工程等关键点位,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群众诉求快响应,以“全周期”管理护航供水安全。

 

(村民正在准备栽插的秧苗)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守护灌区公平用水

针对尾部灌溉难这一民生痛点,通济堰管理处创新实施“水脉疏通攻坚行动”。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渠道漂浮物打捞,组织6次清障行动整治秸秆淤堵,对1公里水草疯长渠段进行集中清理,确保输水效率提升30%;青神水利管理站组建“夜间护水突击队”,累计开展80余人次夜间巡查,严查违规取水、化解用水纠纷。通过“工程清淤+制度护水”双管齐下,灌区尾部1.5万亩稻田如期完成栽插,实现“水到田头、秧满沃野”的丰收图景。

 

(青神水利管理站职工夜间护水巡查)

夯实工程基础 激活水利发展动能

春灌前,投入600余万元实施“强基固本”工程:修复水毁渠道150米、加固外坡3处,疏通淤积渠道3.68公里,让千年古堰焕发新生;升级巡渠道路800米、改造一体化水闸6座,智慧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36座水闸全面体检、2处管理用房提档升级,构建起“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水利网络。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水利设施条件和管理效能,更筑牢了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为灌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支渠分水口改造)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下沉暖民心

通济堰管理处深化“党建+水利”模式,成立春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组建4支党员和青年志愿服务队,48名干部职工化身“田间水管家”,走村入户摸排需求200余次,协调用水矛盾30余起,送水服务覆盖灌区行政村。这支“红马甲”队伍用脚步丈量渠系,用真情化解难题,让党旗在春灌一线高高飘扬,书写了新时代水利人的担当。

 

(青年志愿者在灌区用水一线服务)

“今年春灌的提前完成,是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通济堰管理处将总结抗旱保灌经验,持续推进通济堰灌区现代化改造,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坚实水保障。当前,通济堰灌区44.14万亩农田秧苗青翠,汩汩清流正润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供稿:通济堰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