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新闻动态
相信自己 战胜困难
谢羽
出于工作原因,很多同事和我交流时介绍了工作的困难和生活的艰难。我充分理解,并且争取帮助他们。因此,摘录了三则励志故事,希望我们大家都强大起来。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同时他就为你开了一扇窗。和故事中的主人翁比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幸运的。上帝既没有关我们的门,而且他还为我们开了几扇窗。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太不自信了,没有勇气走出去,去欣赏那美好的阳光。
中国也有句名言:大家都是命,半点不饶人。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起来时,他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能助你一臂之力的是,鼓励你有一颗强大的心。命运之神会眷顾任何一个人。只不过,在她牵你的手之前,你一定要迈开自己的脚。否则,当她拉你的时候,你会摔倒的。
我在和女儿交流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困难就像敌人,你越是怕他,他就越厉害;当你勇敢地面对他的时候,你会发现也能战胜他。
谨此,祝大家好。希望看到大家的自信,看到大家的成绩,看到大家的美好人生。
附三则励志故事:
1,日本聋哑陪酒女当选区议员
2,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海伦·凯勒
3,没有四肢的生命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日本聋哑陪酒女当选区议员
(本文于2015年5月7日摘自网易)
在本月的日本统一地方选举东京都北区议选中,“笔谈女公关”齐藤里惠以6630票的高票数首度当选东京北区议员。这也是东京北区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数。
现年31岁的齐藤里惠,无论何时都带着春风似的微笑。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看上去像是个出色的OL。很难有人能看出她是一名聋哑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之前是东京银座高级酒店内的陪酒小姐。聋哑人是如何做陪酒小姐的?又是怎样当选地方议员的?太多的疑问都要从她小说般的人生经历说起。
1984年,齐藤里惠出生于日本青森县青森市。在她未满两岁时,因髓膜炎感染引发高烧,以至于永久丧失听力。但自小对她期望甚高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对她有什么特殊照顾。母亲让里惠摸着自己的喉咙,观察她嘴形来学习唇语。将她送到普通的学校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为了让里惠掌握更多技能,母亲几乎是想到什么就让里惠学习什么。母亲常常告诉她“不管是什么,都想办法拿到第一吧!拿到第一的话,即使耳朵听不见,周围的人也会认同你。”乖巧的里惠也相当懂事,每一样都尽力去完成。因此,里惠自幼便写得一手好字,甚至还可以演奏钢琴。
但随着里惠的一天天长大,母亲的话在无形中给她造成了巨大压力。她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还受到了不少同学的歧视和笑话。想要逃避这一切的她开始厌学、逃课、出入夜店和不良少女厮混在一起。母亲得知后,大发雷霆。里惠第一次在母亲面前哭的像个孩子,她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大喊着我要休学。母亲受到了极大震撼,这次她遵从了里惠的决定,就这样里惠从高中休学。
一次机缘巧合,里惠认识了当地一家高级酒吧的老板娘。得知店内正在招聘陪酒女公关的时候,里惠自告奋勇,告诉老板娘自己想要成为女公关。但因为她不能与客人交流,一开始并不被周围人所看好。不过她并没有因此放弃。此时,从小苦练的书法派上了用场。她拿起纸笔,用文字与客人沟通。这种新奇又私密的沟通方法出人意料的受到了客人们的欢迎。女公关的工作第一次让里惠觉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自己也可以与人谈笑风生。因此,即便被家人极力阻止,里惠仍然没有回头。她立志要成为日本第一女公关,只身一人来到了梦中的舞台——银座。
银座,东京首屈一指的繁华不夜城。凭着美貌、勤恳、真诚,以及特别的“笔谈”,里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人气女公关。对于她来说,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客人,更是需要她治愈安抚的友人。客人们在被里惠服务后都连连感叹“确实被治愈了”,“不愧是银座No.1”。这份感动在酒醉金迷的银座显得弥足珍贵。聪明的里惠,不仅自创了许多文字小游戏,还常常斟字酌句,妙语连珠,写出想暖心的句子。在与一位客人推心置腹的交流中,里惠得知他由于时下经济不景气,工作与生活都落入窘境。客人在纸上写下“辛”字,感叹自己现在痛苦不堪,而里惠则把这张纸拿过来,将“辛”字上加了一横变成了“幸”字。里惠鼓励客人不要放弃,“痛苦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让客人泪流不止。
2009年,里惠的自传《笔谈女公关》正式出版,短短三个月重印9次,销量直逼10万大关。在青森的一些书店里,这本书的销量甚至打败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新作。日本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不仅相关书籍接连热销,里惠的故事也被搬上了荧幕。2010年,由当红女星北川景子担当主演的《笔谈女公关》正式播出,“里惠热”也随之愈演愈烈。
但这个倔强的女子并不甘于此,她将目光转向了与自己一样身体有障碍的群体,想要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帮他们消除恐惧,为他们创建安心的环境。
齐藤里惠的“笔谈”不仅治愈了客人也打动了选民。在东京北区50名候选者中,里惠以最高的票数脱颖而出。如今,里惠已经从“笔谈女公关”变身为“笔谈女议员”。她想要证明,一个聋哑障碍者也能从政,也能用声音以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齐藤里惠带着坚定的眼神和亲切的微笑,用文字“说”:“我要打破障碍者的沉默,为他们争取福利!”
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海伦·凯勒
(本文于2015年12月月摘自网上)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68年6月1日逝世。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会说话了。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孩童时期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萨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青年时期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基金会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基金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晚年时期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并且海伦还于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遗嘱”
1968年3月24日,海伦·凯勒在纽约病逝。当天,一位名叫韦伯·巴内特的人宣布,愿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海伦的遗嘱。
巴内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起初,他拖着残腿在地铁行乞。是海伦的精神,鼓舞他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并在1948年全美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500米赛的冠军。巴内特的命运从此彻底地改观,不仅成为卡普兰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而且还成为这家公司在加州的义肢销售总代理。
二十年过去,巴内特已是百万富翁。为了表达怀念和感激,他想拿出自己一半的钱捐给海伦·凯勒慈善基金会。就在他准备宣布决定时,却传来一个消息:海伦没有留下遗嘱。一个向世人征集海伦遗嘱的想法在巴内特的心中诞生了。
在海伦逝世后的第三天,《纽约时报》刊出了巴内特的想法。他说:“海伦小姐是一位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她集聋、哑、盲于一身,其中任何一种不幸降临到谁的身上,谁都会认为自己是世上命运最苦的人。然而,她不仅学会了读书、讲话,甚至完成了大学课程。假若您知道她的遗嘱,并把它公布出来,我愿用50万美元购买它。”
之后,巴内特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三千多份“遗嘱”。其中一份这样写道,如果海伦果真留下遗嘱的话,她会这么写: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从不幸中崛起的人,才配得上命运的垂青和馈赠,也只有他们才真正和命运会过面;至于遭受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命运。他们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几个小小的不幸而已。”
2003年3月17日,这份“遗嘱”在巴内特奔走下,被加州以法律的形式定为海伦在该州留下的遗嘱,巴内特以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它。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投票的方式确定下来的遗嘱。
没有四肢的生命
(本文于2015年12月摘自网上)
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在中国通常人们称呼他力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尼克·武伊契奇)生于澳洲,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注:2012年30岁),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
随着尼克的成长,他学会了怎样应付自身的不足而且开始自己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要用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和其他更多的事情。2005年尼克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的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很大的的荣誉。尼克鼓励每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开始完成人生梦想的征程。通过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和与人们沟通的惊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爱,Nick是真正的使人备受鼓舞的演说家。
意外
尼克·胡哲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他自称“小鸡脚”。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医院产房外呕吐。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直到尼克胡哲4个月大才敢抱他。
父母对这一病症发生在他身上感到无法理解,多年来到处咨询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医学上的合理解释。
“我母亲本身是名护士,怀孕期间一切按照规矩做,”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援引尼克·胡哲的话报道,“她一直在自责。”
学习
但是,武伊契奇的双亲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养,而是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学习。
“父亲在我18个月大时就把我放到水里,”武伊契奇说,“让我有勇气学习游泳。”
武伊契奇的父亲是一名电脑程序员,还是一名会计。武伊契奇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用两个脚指头打字。后来,父母把武伊契奇送进当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武伊契奇行动得靠电动轮椅,还有护理人员负责照顾他。母亲还发明了一个特殊塑料装置,可以帮助他拿起笔。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武伊契奇难免受到同学欺凌。“8岁时,我非常消沉,”他回忆说,“我冲妈妈大喊,告诉她我想死。”10岁时的一天,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能成功。在这期间双亲一直鼓励他学会战胜困难,他也逐渐交到了朋友。直到13岁那年,武伊契奇看到一篇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一系列伟大目标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目标。
如今,回想起那段倍感艰辛的学习经历,武伊契奇认为这是父母为让他融入社会作出的最佳抉择。“对我而言那段时间非常艰难,但它让我变得独立”。事实上,他现在拥有“金融理财和地产”学士学位。
挑战
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武伊契奇的好帮手,它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帮助他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
“我管它叫‘小鸡腿’,”武伊契奇开玩笑地说,“我呆在水里时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游泳并不是武伊契奇唯一的体育运动,他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欢英超比赛”。
他还能打高尔夫球。他先看射击的方向然后在击球时,他用下巴和左肩夹紧特制球杆,然后击打,并击打成功。去年,武伊契奇在美国夏威夷学会了冲浪。他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属首创,他完成旋转的照片还刊登在了《冲浪》杂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静地说。由于武伊契奇的勇敢和坚忍,2005年他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
演讲大师
武伊契奇从17岁起开始做演讲,向人们介绍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经历。随着演讲邀请信纷至沓来,武伊契奇开始到世界各地演讲,迄今已到过35个国家和地区。他还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人们走出阴影。2007年,武伊契奇移居美国洛杉矶,不过演讲活动并没有停止。今年他计划去南非和中东地区演讲。他用带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告诉记者,“我告诉人们跌倒了要学会爬起来,并开始钟爱自己。”
爱情
生命斗士力克·胡哲于2012年2月12日与Kanae Miyahara结为夫妇,他们的结合见证了上帝的信实和婚姻的美好,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迫不及待在力克的脸书留言,为一对新人送上祝贺和感恩的字句,留言中也有用中文、日文及西班牙文等语言。
天生没有四肢的力克。胡哲,曾在澳洲、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南非、哥伦比亚、印度等25个国家和地区分享自己的经历。虽然他没有拥有健全的四肢,但他认为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灵、来自信仰的力量比什么都更重要。他的演说激励了无数的生命,让听众们知道上帝创造我们每一个都有美好的旨意。而且即使我们的生命有诸多限制,但“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力克在演说中曾表示盼望将来能找到一个神所为他预备的妻子,如今他的美梦实现了,对很多粉丝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也是情人节前夕一份独特的礼物。
————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