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新闻动态
“请通知旌阳站打开天河节制闸,向下做好输水准备,请通知中江站做好接水准备”……1月15日,在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水情调度室,随着一套完整规范的调度指令发出,天河节制闸缓缓提起,一道渠水奔涌而出,标志着历时62天的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人民渠七期干渠项目水下主体施工完成实现试通水。
据悉,本次试通水期间,渠道将保持20-30m3/s的流量运行,对德阳华强沟、金堂东风等水库进行补水作业,确保春节期间灌区人畜饮水需求,改善灌区水域生态环境。正式通水前,试通水检查组沿着人民渠七期干渠自下而上,对整段渠道、马鞍翘隧洞、七一节制闸、大泉隧洞等重点点位进行了施工检查。
此次人民渠七期干渠改造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境内,整治桩号自25+900起、33+180止,全长7.28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明渠、隧洞、明渠改箱涵,以及1座节制闸、1座分水闸、11座机耕桥、2座山洪渡槽、10座放水洞、11座提灌站的拆除重建。
“今年入冬以来,灌区连续少雨,土壤墒情较差,旱情发展逐渐加重,华强沟、东风等一些城市饮用水源点水库存量持续下降。”据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主要负责人介绍,得益于秋蓄工作有力有效,前期蓄水对施工期间的灌区用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过两个多月的用水消耗,目前整个用水缺口在6600万立方米。特别是在施工中后期,灌区用水需求逐步增加,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用更超前、更超强的措施,锚定人民渠七期干渠计划通水目标,全力完成水下施工作业。
“因整个改造项目整治渠道长、渠系建筑物分散、沿线涉及居民点多等原因,项目建设压力大,对施工工期要求高。”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自11月动工以来,项目部召开现场办公会8次,高峰期组织450余人同步作业,投入大中型机械30余台套,全力克服渠道作业狭窄、交叉空间有限、环保措施管控等困难,于62天内完成渠道水下作业。(办公室 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