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认为当前水利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投入将大大增加
发布人:dengli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08-11-07 00:00
打印
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认为当前水利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投入将大大增加
|
 |
 日前,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在该厅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并确定了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三大工作目标,围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十大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当前水利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投入将大大增加。一是中央将大幅度增加预算内对农业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建设的投入。二是将建立中央与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水利投入新机制。三是国家投入将“下沉”和“西移”。 冷刚指出,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四川省委立即研究贯彻全会精神,并在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通过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和“十大任务”。“五大目标”,即到2012年新增和恢复供水能力45亿立方米、新增灌面1000万亩、节水灌面500万亩、三年完成病险和震损水库整治、五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大任务”,即加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江河湖库治理、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他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水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冷刚指出,这新的机遇首先体现在国家粮食安全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说,三中全会强调,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而实际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是粮食生产安全突出的制约因素。就四川水利来说,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水源工程不足,病险水库多。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0%,远低于全国和长江流域的平均水平;水库总库容仅占水资源总量的4%(同样是人口大省的河南、山东省分别为66%、51%);人均水库库容仅100余方,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特别是骨干工程少,大中型水库111座,大型水库只有6座(河南、山东分别为22、33座);现有病险水库2899座(其中震损水库1997座),占水库总数的43%。二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还占很大的比重。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4%,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4%,已成工程设计灌面中还有约20%未配套,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全省人均有效灌面0.43亩(河南、山东分别为0.74、0.78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十年九旱”仍是四川最现实的省情。三是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水利工程条件差,配套设施跟不上,老化失修,灌溉能力萎缩的问题。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5。2000年以来,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一直保持在3700多万亩,粮食产量一直在3400万吨左右徘徊,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呈现了令人担忧的粮食安全局面。 冷刚认为,这新的机遇也体现在新农村建设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他谈到,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实际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普遍搞了一些试点,但真正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农村现状与发展要求还相距甚远。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四川农村水利目前主要有三个严重问题:一是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决定》明确要求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原定目标提前了3年。我省目前还有26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只有60%左右,与卫生水、方便水的要求相距很远。二是农村水污染的问题。据调查,全省有75%的水库水质受到污染。有些地方解决饮水安全要找一处清洁的水源都很困难。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农民反映最突出问题之一。三是产业用水的问题。没有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只是一句空话,农民增收仍然十分艰难,中央提出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 冷刚认为,这新的机遇还体现在推进“五个统筹”对水利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其中“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包含对水利的要求。水利建设跟整个经济建设一样,长期以来也存在一种“重城轻乡、重大轻小”倾向。水利投资主要受益的是城市、城镇,而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远远不够。现行的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规划难协调、建设难同步、调度难统一,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所以,就必须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促进“水”这一基础的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 冷刚强调,综上可以看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水利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用好这个机遇,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水利事业的新一轮大发展。 (蒋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