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刘处长在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发布人:dengli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0-10-25 00:00 打印

转发到:

 
贯彻“五个进一步”   拓宽我处创收渠道
在党委中心学习组2010年第二次扩大学习会上的发言
人民渠二处  刘福翔
 
    一、主题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再造一个都江堰”的决策,做好发展灌区的各项工作。
(二)认真贯彻落实9月26日冷刚厅长一行到我处调研的指示。
(三)做好思想、观念准备,向2011年开始的管理时代迈进。
    二、具体措施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再造一个都江堰”的决策,做好发展灌面的相关工作。
我处管理320公里主干渠和一座大型水库(库容为2.94亿立方米),承担着四市九县(区)农业灌溉供水和部分城乡的生活、生态和环境用水。设计灌面233.61万亩,扩大灌面44.76万亩(大英县33.14万亩,金堂县11.62万亩),共计278.37 万亩。目前我处实际灌面为153.11万亩。还有125万亩的发展前景。都江堰灌区的扩灌主要目标在我处。经过灾后重建后我处渠道工程建设已基本实现三面光衬砌,达到设计标准和规模,虽然仍存在老化、运行时间长、病害(险)渠道的情况,但总体标准已实现,输水条件、防汛安全、向灌区供水能力已有了基本保障。发展灌区、实现设计灌面有条件、有必要,也是水利支撑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的根本任务。我处要按照省水利厅和省都管局的总体部署,做好前期工作和基础工作。
    1、利用鲁班水库水源条件,发展新的灌面。鲁香干渠投资950万元,革武支渠投资860万元,工程条件大为改善。
    2、利用灾后重建渠道大规模整治后输水能力大为改善的条件,提高已成灌面的保证率,扩大已成灌区的灌面。
3、方法:内外联动、上下互动。我处积极协调,与灌区形成联动机制,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对发展灌区的支持,制定中长期规划,把工程整治与发展灌面相结合,达到投入与灌区发展并进的目标,争取立项和资金支持。增加灌面和供水量,既是水利行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增加我处供水收入的关键。
4、基本指标和思路:2011-2013年发展灌面50万亩,
2014-2015年发展灌面30万亩,2015-2020年发展灌面45万亩。
(二)认真贯彻落实9月26日冷刚厅长一行到我处调研的指示。
    2010年9月26日,省水利厅冷刚厅长带领省水利厅、省农水局、省都管局、省人民渠一处到我处调研。会上冷厅长对我处提出了“五个进一步”的指示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第二、需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盘活存量资产,开拓供水市场,抓好项目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水库管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第三、需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第四、需进一步加强对二处的扶持力度。第五、需进一步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事后,我处班子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措施,并具体完善了我处的发展思路、措施。
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形势的认识。我处目前的形势是:两大主要问题,一个现实问题,一个新的管理时代。两大主要问题是:一是单位总体收入和职工收入较少,关键是没有非农业供水来支撑。农业灌溉供水平均每方约4分钱,而且自2003年以后一直没有调整,电价也只是微调。二是固定职工的养老保险一直没有落实,后顾之忧没有解决。以上两大主要问题引发一个现实问题:绩效工资没有持续可靠的保障,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新的管理时代是指:2010年后,我处320公里主干渠大规模工程建设基本结束,结合上级体制改革,我处将全面进入以管理为主的管理时代。
我处要完善发展思路、措施。一个根本目标:千方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职工收入。一个策略是四争取:争取水源、争取项目、争取合理的水价和电价、争取投资。一个重点:发展非农业供水项目。五大具体措施:抓好近期项目支撑;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做好长远项目规划;构建稳定和谐发展的环境;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认识处情,坚定信心,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冷厅长明确指出:
1、二处班子团结,上下和谐,管理有方,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服务灌区上,防汛保平安上,我们稳住了基础;在打好发展的基础的硬件上,我们抓住了机遇。今年底可实现渠道全部衬砌,达到设计标准、规模,无论是灌区发展,还是我们供水管理、经济发展都有了一个好的平台和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厅党组要肯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二处当前的压力、责任、矛盾,都集中在班子,活力不够。
这段话,可以说点中要害,切中时弊。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改进,否则我们就谈不上解放思想,我们这次中心组学习,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底、交流、动员。
从2002年以来,我们收入总量没有多大增长,我们的支出总量却大幅增长。怎么来支撑二处,职工横比、纵比,物价上涨,希望增加收入,既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这就形成当前二处干部、职工许多困惑、无奈和怨言。然而在增加收入上,我们举步维艰,从项目、资金、发展上没有明显的改善和根本的变化。既有我们班子、单位环境条件的因素,也有行业的弱势。即使整个都江堰系统也没有哪个单位有根本改变,只是因为,他们财富的基础和增收的空间比我处好,使他们比我们更好,发展之艰可见一斑。压力、责任、矛盾需要我们来承担,这就是现状。
我们要解放思想,就必须让干部认识处情,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一切,并且希望大家要善于学习,积思广益和不懈实践探索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模式,认真思考二处今后怎么办?
二是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1、抓好近期项目支撑
(1)抓好金堰水业公司的运作。密切关注公司的后续建设。我处投资金堰公司686万元,占29%的份额。我处要促进其顺利实现收益。积极争取实现德阳市供水项目的稳步实施,争取用两年时间建成联动水库供水,十二五内完成向华强水库供水,提供1-1.5亿方城市供水目标。
(2)水价调整。我处农业灌溉供水自2003年后一直没有调整,事实上农业供水价格远远低于成本。2010年9月28日,省水利厅陪同省发改委价格部门来我处调研农业供水水价,已初步形成调整价格意向。我处将继续做好后续工作,计划在10月份同灌区的水行政、物价、财政部门一起开会议定。实现调整农业供水价格。
(3)电价调整。我处已做好向中江供电价格调整的前期工作,争取在10月份落实。
(4)基础建设占用、利用我处资源的索赔和收益。
    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蓬勃开展,跨我处渠道的建设项目比较多。2009年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穿越我处六期干渠,估计2010年成德(阳)南(南部)穿越人民渠七期、2010年成绵高速复线穿越人民渠七期干渠。对此,我处要依法、按程序维护主权和利益。全处一盘棋,统筹安排,统一对外,在保证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按规定征收占地费用和工程补偿、赔偿费用。目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坚决保持。
(5)盘活资产。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水利厅批准,我处已经着手处置罗江县原生活基地的土地及附着资产。用其收益来建设德阳新征地。
  2、实施长远项目规划
  (1)旌东片区人饮工程。
关于德阳市黄河片的人饮工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下,我处向德阳市及旌阳区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交流,取得了他们意向性的支持。近期我处将加大与德阳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拿下德阳市黄河片区的城市供水权,占领市场,同时为后续发展搭建平台。我处已经做好两种方案。一种是利用目前东湖水库和旌阳水库作为原水储备,另一种方案是在和新修建新建华强水库,作为原水储备。
    (2)鲁班水库的灌面扩展和水源的综合利用。
鲁班水库蓄水量大,发展潜力巨大,对周边环境及生态影响巨大。目前实际灌面已经达到40.7万亩,按照省水利厅再造一个都江堰的要求,随着渠系配套逐步完善,达到设计灌面,尚可增加灌面约22万亩。从长远而言,鲁班水库既可作为农业灌溉水源,也可作为人饮、工业及生态环保水源。“5.12”地震后,射洪县就通过渠道引鲁班水库水源200余万方作为唐家山堰塞湖处置期间射洪县城的应急水源。鲁联干渠沿渠的观桥、向阳、陈古镇及部分农村上万人都以鲁班水库水源作为人饮水源的原水。今后,我处将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力争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鲁鲁班水库灌面,提供饮用水源。实现效益经济的飞跃。
目前,鲁班水库的管理权处于分割状态,工程管理和水面经营权分离。希望在省水利厅的主持下,实现管理权的统一, 把水库管理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3)德阳新征地的综合规划。
  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我处已经在德阳市黄河片区新征了一宗地,面积为10519平方米。我处将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划拔土地的契机,搞好开发,多想办法。目前拟定两种方案。一种是引资开发,另一种是自己或者水利部门投资开发。正在报请省水利厅批准。
三)2011年开始我处进入全面管理,提高效益时代
   发展经济,全面管理,干部是决定因素,团队是关键,活力是根本。因此,知识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主人就是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增加信息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应增强组织、发动能力,有更高的决策执行能力。只有把自己作为主人,才能知道自己的责任。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清楚方向,理顺思路。目前,我们一些职工有情绪有怨气,关键是收入低,那么我们要了解处情,认识处情,处班子和干部职工没有袖手旁观,仍在不懈努力。我们要看到,两年时间,3.5亿灾后重建资金投入对我年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收入不足但千方百计维持了运转,职工收入仍在增加,虽然福利性收入增幅不大,但政策性我们都兑现了的。职工对我们领导干部有要求是合理的,但不能怨天尤人,不要太多指责和责难,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责任和行动,单位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一靠干部,二靠职工,没有合力,没有活力都不行的,光靠一个人、少数、一部份干部都是不能发展二处的。
   在我们发动组织群众时,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混淆是非、阵线,应正确引导、帮助、纠正不良言行,倡导百家争鸣,但反对谬误流传。支部书记,科站班子,要专门召开会议,讲解讨论关于发展和全面管理的大事。
  1、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
(1)对基层单位,除大的建设和支出外,日常维修和办公经费实行包干经营管理。放手让基层单位自主调动本单位资源, 实现效益最大化。抓好制度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对不适用的制度要及时进行修改,建立与搞活经济配套的制度;  抓好队伍建设,做到活而不乱,管而有方。
在对基层单位实行包干经营管理的同时,要完善财务方面的制度和监管措施。注意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实行站有资金开支限制。根据当年末基层单位的站有资金,核定下年度一个总的开支额。第二个问题是,严格遵守财务规定。第三个问题是,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定。
(2)人才培养,鼓励劳务输出。近年来,通过灾后重建,我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也培养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工程建筑和机电安装人才。适当稳妥地开展劳务输出。但是劳务输出一定要规避三大风险:一是人身安全风险;二是资金风险;三是工程质量风险。否则,就可能得不偿失,造成基层单位获得有限的利益、由管理处来承担无尽的风险的不利局面。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项目,深挖潜力。
①抓好建设公司和项目建设。明年将认真考虑建筑公司发展和增收问题,多方组织力量,实施项目目标管理,把处的工程技术力量、设计、施工、监理等有机结合,争取在独立建设项目上走出路子。深化公司体制改革,步入股份制(股份制与承包经营办法论证)。
②建立激励机制,拓宽增收路子,多途径增加职工收入的目标,实现职工增收。一是单位收入,政策性增加。二  是站、段、处共同开发项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个人勤劳,发展致富。为此,坚持两条,一是基层单位资源性收益,留站20%作为积累和奖励;二是基层单位创收,按照3:3:4的比例分配,即30%向处积累,30%站积累(用于发展和福利),40%分配兑现给职工。
③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多方位,全面发展处、站、段经济
  随着灾后重建结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农村经济善的改变,城镇化小集镇建设的加快,我们站段要鼓励职工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从种养殖、经营、加工等入手,利用有利条件,处集中、站活力、段为战的方略,上下共同努力。
(4)维护稳定
  目前,我处处于转轨时期,问题和矛盾较多。历史的、现实的、客观条件的、主观意识的、管理体制的、职工个人的等方面都有。引发不稳定的因素的确存在。一方面,我处要加快发展,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争取改善职工福利,改善退休职工福利。另一方面,我处要加强疏导和引导工作,对他们晓之以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工作,发现苗头,及时化解,及时上报,避免出现不正常上访事件。
四)从以下三方面争取上级支持。
 1、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补贴,探讨合理方式解决养老保险。
这两个问题都是关系到我处大局的根本性问题,但又是我处无能为力的问题,希望上级多加努力,争取早日解决。
 2、水源支撑
     根据省委、省府“再造一个都江堰”决策的决策,恳请上级统筹考虑新形势下丘陵灌区用水的新特点,调整甚至废除川革发[1978]137号文件,将我处春灌期间的水源纳入都江堰系统配水计划,并且在水源方面向我处倾斜。
 3、项目和资金支撑
   根据冷厅长指示,我处希望省水利厅规计、建管处在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希望都管局要加大对我处的扶持力度;希望省农水局要在资金项目安排上对我处进行重点倾斜。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