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党群信息>>党建动态
李道永书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庆祝建党98周年暨七∙一先进表彰大会,热烈庆祝建党98周年,表扬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处全体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5月21日,党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目前我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已全面推开,稳步推进。今天,我为大家上一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佛教典籍《华严经》,又名“初发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正是由此而来的。“不忘初心”一词最早由唐代白居易提出,意思是说时时不忘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使命”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六年》,意为“应尽任务,应尽责任。”
我们常常讲,国家有国家的初心,政党有政党的初心,个人有个人的初心,那么初心对于不同的主体分别意味着什么呢?对一名普通人来说,初心可能是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可能是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就国家层面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时曾经说过,对中国来说,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古老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国不仅要为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负责,也要为世界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负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充分担当起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援助,地区关系协调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为人民的安定与富足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大国示范,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初心。那么,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呢,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成立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环境如何艰难,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坚守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想,我们在座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应该和党的初心是一致的,共产党员追求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
但“初心”并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独创的理论,而是一份从建党之初就流传至今的精神力量,正是革命先烈播下的理想信念的火种和红色传统的基因,带领我们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正是革命先烈的忘我奋斗、执着信念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时代。可以说,中国如今能够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革命先烈的辛勤付出和英勇牺牲密不可分。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 方可告慰英烈
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在当选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寻找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熠熠生辉的党徽之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字字千钧:“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1921年,13名中国共产党的各地代表汇集在上海市法租界,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开会途中,由于遭到了法租界搜查人员的介入,会议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市区南湖的一艘红船之上继续召开,红船其实就是一条江南地区非常普通的民船,它长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还有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贯通道。正是在它的中舱内,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这一次会议,让本来看上去非常普通的一条江南小船,从此不再普通。正是在这艘略显拥挤的小船上,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产生了。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从南湖的这艘“红船”上出发的。这也是“红船精神”的由来,之前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和了解“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和“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可能听得不多,其实红船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源头。
“红船精神”的首创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格外残酷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白色恐怖的残酷迫害下,中共一大的13位党代表,是在什么样的信念指引下,是有着什么样的共同梦想,才能激励和指引他们,从全国各地突破封锁和检查,面对着随时随地的死亡和牺牲的威胁,来到嘉兴南湖的这艘小船上。我想,这种舍身忘我,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正是革命先烈的伟大之处。参加中共一大的这十三位党代表,到1949年建国时,只有包括毛泽东、董必武在内的三名代表健在。其他十位党代表均已离世,革命斗争何其残酷,建党之路何其艰难。
根据统计,从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中共党员就有370多万,也就是说,在这一万多天里,平均每天就有370名中国共产党人献出了生命;而在建国之初,全国的党员总人数数也不过才440多万人。李大钊、方志敏、叶挺、左权、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这一个个中国共产党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鲜血践行了对民族和人民的英勇担当,以生命映证了初心的可贵。
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了一个百年大党,在长期执政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进行自我革命成为摆在包括你我在内的全体共产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就在我们身边,“蒲波”案仍在发生,近年来四川水利系统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也不在少数。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
新时代在召唤,我们全体党员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要在不忘初心的同时,永担使命。
使命需要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初心让人激动,使命促人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的时代特点,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毛主席“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到习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一代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战胜重重阻碍,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人间奇迹。
曾几何时,中国是世界上文化艺术最灿烂、科学技术最先进、政治制度最完备的国家。中国的工商业、制造业、建筑绘画都让西方国家和西方人民赞叹不已。但一百多年前,由于满清政府的固本自封,中国衰落了下来,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和苦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遗址、东北日军侵略遗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大英博物馆英国掠夺中国文物的历史事件还回荡在耳旁,警醒教育中国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的GDP已经雄踞世界第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移动通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当前,虽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正如火如荼,但美国对我国高科技、尖端企业的打压和制裁,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科技软实力的快速增长,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要对中国侧目而视。
“梦虽在前方,路却在脚下。”我们国家现有的发展成就是全体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持续探索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国家能不能保持高质量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能不能持续和谐稳定,在世界舞台中国能不能有一席之地,这些都需要我们全体共产党员拥有紧密团结、牢记使命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拥有担当使命的勇气和魄力。只有全体共产党员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以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思路为引领,践行水利人的初心使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理论的发展,对推进全处乃至四川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节水优先,是倡导全社会节约每一滴水,营造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努力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空间均衡,是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系统治理,是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两手发力,是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既使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水安全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的使命,具体到我们人民渠二处的水利人而言,肩负起人民渠二处水利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思路,为川北人民谋水利,为川北人民谋富裕。
人民渠的建设历程,可谓是我们人民渠水利人自己的史诗,在人民渠建设初期艰苦卓绝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者们的付出可以说是无私无畏,引人慨叹,在“举旗携手修水库,红心巧手改山河”的号召下,灌区数万民工投入了人民渠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流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铁肩姑娘”的优良事绩至今仍在灌区流传。数千人为了人民渠水利工程的建设付出了伤残乃至生命的代价。
人民渠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向北延伸的灌区扩灌工程,始建时名官渠堰,1966年改称人民渠。人民渠引水扩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武后执政期间。“长史刘易从决唐昌沱江,凿川派流,合堋口琅岐水,灌九陇唐昌田,民立为祠。”明嘉靖年间废弃,清代到民国时期,曾多次计划修复,均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开展人民渠水利工程建设,由一期工程扩建到七期工程,引都江堰水灌溉成都,德阳,绵阳,遂宁4市。其中一至五期灌区位于成都平原范围,除五期灌区少数农田需蓄水灌溉外,均可自流灌溉,而六期、七期灌区均在龙泉山以东的丘陵区内,以蓄为主,引、蓄结合,属于都江堰的引、蓄灌区。官渠堰第一至第四期干渠沿成都平原东北缘行进,跨越小石河左出红岩分干渠;跨越绵远河后分左右两线;右为第五期工程干渠,左为第六期工程干渠;第七期干渠在第五期的基础上向南延伸。
1953年1月25日,官渠堰一期工程开工,当年5月25日竣工;1954年1月13日,官渠堰二期工程开工,于当年3月31日竣工;1954年11月16日,官渠堰三期工程开工,于1955年3月27日竣工;1955年10月15日,官渠堰四期工程开工,于1956年3月13日竣工,官渠堰一至四期工程新修干渠共89.19千米,经过多次改造,至20世纪90年代,可灌溉彭州、什邡、绵竹、广汉、新都、旌阳、金堂7个县(市,区)的166.91万亩农田,这也就是现如今的人民渠一处灌区。
人民渠二期灌区由人民渠五七期干渠、六期干渠组成,1958年2月23日,官渠堰五期工程开工,当年5月受益。人民渠六期工程于1959年12月动工,1966年基本建成通水并受益。1970年,人民渠七期正式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通水并受益,人民渠七期开工后,利用五期工程进水口以下渠道26千米扩宽加大,五期与七期合并用水。鲁班水库,于1977年1月开工,1978年初开始蓄水,1980年底建成,同时建有鲁联、鲁西、鲁香三条干渠,人民渠六、七期水利工程及鲁班水库的建成。人民渠灌区从都江堰无水可引到最高峰年引水8个多亿,川北人民十年九旱的用水问题就此基本解决。把岷江水自都江堰引入德阳、绵阳、遂宁、成都的丘陵山区,灌面逐步扩大。
当前,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大背景下,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大蓝图下,我处的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管理现代化都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怎么样更好的服务灌区群众,怎么样解决基层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现实的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全过程,来下功夫、下力气去思考,去学习,去调研,去解决问题,去落地落实。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动人民渠二处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充足水资源、优美水生态、良好水环境的人民渠二处灌区美好蓝图,全面推进四川水利迈向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