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党群信息>>党建动态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
未成年人教育专题
按语:
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的责任之一。根据市文明办的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是今后验收文明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壮年期、衰老期。未成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他们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
三字经上说:“性相近,习相远”;还有一句语:“嗜欲之本同,迁染之途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基本欲望和特性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形成和改变这种欲望和特性的环境、途径却是千差万别。未成年时期就是形成这种特性的重要时期。从社会层面而言,加强未成年人教育是整个社会和家庭不可回避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令人困扰的问题。为此,党办从网上摘录了未成年人特点及教育方法的知识,供大家参阅。他山之石,抛砖引玉;见仁见智,或有裨益。限于自身知识和个人经历,本文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恐疏于粗浅,或失之偏颇,敬请大家原谅
欢迎各单位、各支部交流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创新工作方式,生动活泼、积极有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教育。
备注:以下内容为网上摘录。
一、未成年人定义: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
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1、三个重要而烦恼时期
3岁前后幼儿期——第一逆反期,表现为不听话;
9岁前后童年期——自我中心,表现为玩游戏机、学习分心等 ;
13岁前后青春期——第二逆反期, “暴风骤雨期”、“危险期” 、“分化期”,表现为叛逆、心理闭锁、学习分化。
初二家长最担心的事:孩子逆反——亲子沟通障碍;孩子网瘾——无心学习、学习分化;孩子早恋——学习分心。
如何看待学生的逆反?
不要把心理问题=品德问题
2、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
生理上,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因而,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是青少年时期的基本任务。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离异家庭儿童品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自杀等。
3、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理成熟
(2)家庭
(3)学校
(4)同伴
(5)社会(大众传媒,社会文化,现代科技如互联网,游戏机)
(6)自我与心理成熟
现代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媒体文化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影响源”。
青少年社会化影响模式的结构性变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最喜欢的活动:看电视\听音乐\读课外书刊
信息主要来源: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街头广告、课堂书本、网络、同学朋友、父母家庭
影响最大的因素:书刊、影视、广播、课本、网络
4、青少年的性心理特的教育方法
性的发展和成熟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这方面的教育很敏感同时不好开展,近年来才引起社会的认可。这方面的教育一般以正规的场所和科学、严肃的教育方式为主,对受教育者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它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
目的
(1)使个人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应有知识。
(2)使个人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自己和他人)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
(3)消除个人在发展中的焦虑和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4)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及其相关的道德与法律,增进对自己行为所负的责任感。
(5)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6)抵御不良文化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
(7)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8)促进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防止性放纵和性罪错。
三、正确的教育观点
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培养合理的自信心、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也包括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阳光心态、宽容心态、感恩心态。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重要的是培养想象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成人比成才重要。
(二)品德比才华重要。
(三)勤奋比天赋重要。
(四)素质比能力重要。
(五)经历比成就重要。
(六)水平比文凭重要。
(七)习惯比管理重要。
(八)健康比聪明重要。
(九)协作比单干重要。
(十)创新比继承重要。
(十一)身教比言传重要。
(十二)鼓励比批评重要。
(十三)人各有长,运用得好都会成功。
(十四) 天才毕竟是少数,普通人也可以很快乐。
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十种方法: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在举国面前的罪过。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未成年人未来是否幸福,更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是否繁荣昌盛。专家学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总结出了10种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方法。
(一)自我反省法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自我反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深受大家的重视。我国古代提出的内省、慎独等,都是强调要通过个人的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道德的自律水平。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反省的机会。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给学生时间进行我反省。要督促学生写总结、写日记。
(二)兴趣替代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知和游手好闲是一对孪生子。许多未成年人出现违法或其他道德问题,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空虚,无所事事。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作为教育者—定要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通过扩充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使学生生活得忙碌而又充实,从而使学生在成功中不断地进步。
(三)点滴小事法
我们在道德实践训练中,容易犯一个错误,总是刻意地去开办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这种做法的“道德教育的痕迹”太明显,一是易造成学生“做秀”,二是可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太远。道德行为训练应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如上学时跟父母说声再见,同学生活有困难主动帮助等,把道德行为训练渗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集体教育法
人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就是从众心理,独自—人时的言行与在一个人群中的言行有明显的不同。马卡连柯特别重视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他十分自信地说,有了学校集体、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那么一切教育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健全的集体是“最可宝贵的、最良好的教育工具”。因此,我们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重视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和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
(五)师生讨论法
德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心育。道德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认识的提高和行为的改善来体现的,因此,道德教育用强制方法是收不到好的效果。教育者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把他们当朋友一样看待,听听他们的心声。在相互的讨论中,明辨是非。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未成年人有种“小大人”的心理倾向,教育者与他们相互讨论,会使他们感觉到对他们的尊重,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
(六)专题讲座法
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份,对其中的某些方面还需要进行—些专题讲座。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些道德知识,使学生知道一些行为规范,如交通规则、礼仪规范。专题讲座的最大优点在于使学士在较短的时间接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信息。
(七)榜样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有较高道德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做人的模范。在未成年人的心里,对教师的信赖常超过对家长的信赖,教师的—言一行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八)德育基地法
德育基地往往具有鲜明的特色,是某一方面主题的浓缩,如文化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因此,利用德育基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九)家长提高法
家长是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个重要主体,由于家长的特殊地位,他们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更有着其他教育者都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诸种原因,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很多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造成的,如或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提高他们育子(女)的水平。
(十)社会努力法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力量的配合。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集中行动”,打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各类违法活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