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从“喝上水”变成“喝足水”
——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以党建引领提升服务灌区效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6-20 09:12 打印

转发到:

水为农之本,水利兴则农业丰。为解决川北丘陵灌区干旱缺水问题,水利人发扬艰苦奋斗、开天辟地精神,兴修了人民渠七期干渠,通过引都江堰岷江丰季水量,控灌德阳、绵阳、遂宁、成都四市8县(区),让历史上川北老旱区 “喝上了水”。

都江堰灌区一体化以来,在联动协调、高效用水的“大水调”机制优势下,都江堰尾灌区逐渐从“喝上水”变成了“喝足水”。一字之变折射出了新时代水利人提升服务灌区效能的决心,也是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坚持党建业务双驱发力,激发基层水利行业“红色细胞”,凝聚奋斗力量的真实写照。

以学促干 点燃党员群众工作热情

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抓党建、促业务、提服务”为目标,以作风整顿、党纪学习教育等为契机,以支部带动基层、党员带动职工,以会议集中学习、渠系边谈心谈话为抓手,结合基层水利工作基础、单调,容易产生懈怠心理的情况,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和水利技能知识的传授,进一步提升服务灌区效能。

自春灌保供工作开展以来,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放弃休假,深入田间地头,当好灌区“服务员”。“你们村整体灌溉面积是多少?还有多少田需要水?”这是基层一线工段人员顶着近30℃天气和灌区村支书到灌区田间地头了解栽种和用水需求情况。夏夜凌晨2时许,万家灯火已熄,黑夜中闪着手电筒的亮光,基层水利人正前往渠道节制闸为下游灌区开闸输水……基层党员职工通过及时传达上级保供政策,实地调研掌握灌溉面积,开展节水控水宣传等方式,当好基层群众的水利守护人,确保尾灌区供水的安全、稳定和高效。

“红蓝荣耀” 涵养水利青年“一池活水”

脱下“志愿蓝”,着上“安全红”,备好测速仪……位于人民渠七期干渠柏树支渠测流点上,中江水利管理站水利青年正在进行水文校测,以便更精确的调度水资源服务,做好“双抢”工作。

“水文校测经常早上七、八点出门,晚上九、十点才能完成测量。以前这项工作主要由站上‘老人’完成,自从党支部建设‘红蓝荣耀’党建品牌以来,越来越多水利青年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基层水利工作后继有人了。”中江水利管理站主管水文校测工作负责人介绍说。

“红蓝荣耀”是中江水利管理站党支部在人民渠七期灌区特有的黄继光精神和管理处“艰苦创业、质朴勤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共同指引下,优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格局,创建的特色党建品牌。自品牌创建以来,青年团员紧紧围绕党和水利行业大局,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开展春灌服务、积极参与灌区水文测流等方式,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凝聚磅礴的先锋力量。

“协同联动” 构建灌区高质量发展合力

“请村社立即安排专人处理渠道边上的秸秆……”5月27日,在联合巡渠行动后,兴隆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立即现场办公,要求村社尽快处理堆放在人民渠七期干渠兴隆段的废弃秸秆。这是基层党组织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强化与灌区用水单位信息互通,构建灌区高质量发展合力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基层党组织坚持将构建和谐高效的灌区发展关系,作为支部党建带动业务发展的工作目标之一。站领导班子和相关负责人通过召开灌区春灌用水工作会、函告沿渠各乡镇做好干渠防汛抗旱、联合灌区人民政府及河长办开展专项巡查等方式,逐步形成上游支持下游,下游理解上游的和谐用水局面。

红色是一种信仰,红色是一种精神,红色是一种力量。在党建引领下,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被激发,服务灌区效能进一步获得提升。特别是今年面对上游来水较往年偏少、天气高温的双重压力下,灌区不仅水稻实现了满栽满插,同时还兼顾好了灌区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保障工作,为灌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下一步,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将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和有效工作载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服务灌区效能,让都江堰尾灌区享受到更多“一体化”改革优势,为服务灌区高质量发展添上更多“红色”力量。(中江站 邓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