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服务青年必须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布人:si44444444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07-07-26 00:00 打印

转发到:

            服务青年,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共青团密切联系青年、团结凝聚青年的关键所在,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青团为青年服务的过程,就是密切党与青年的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党赢得未来作出应有贡献的过程。共青团要进一步树立以青年为本的观念,切实把青年摆在团的工作的主体位置,着眼于青年的时代特点,把握青年的流向变化,满足青年的多层次需求,不断增强服务青年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青年更广泛、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转变团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为了一切青年,增强服务青年的主动性
   (一)转变团的作风是增强服务青年主动性的突破口
    团的作风正不正,实不实,关系到团组织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服务青年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当前,团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思想作风上,团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团干部不能率先垂范,只重升迁、不重实绩;在学风上,团员了解团的基本知识不够,团干部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团的工作理论;在工作作风上,团员对非团员不能热情帮助,情绪浮躁,先进性体现不够,团干部工作方法简单陈旧落后,喜欢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在领导作风上,团的领导干部不关心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不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做调查就轻易决策,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变化不能系统地加以研究,做出及时调整。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要求,从关系团的形象、关系团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重视团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切实转变团的作风作为增强服务青年主动性的突破口,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
    (二)深入调查研究是增强服务青年主动性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做工作要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就是说,领导者不论是选择战略问题,还是制定和执行政策,无论是从事决策活动,还是选人用人及协调指挥等管理工作,其先决条件都是情况明,只有情况明,才能取得成功。那种“胸中无数胆子壮,情况不明决心大,头脑空空点子多”的工作作风与办法,势必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只能把事情弄糟。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谁能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谁的思想就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就可以预测未来,提出新办法,走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谁不搞或不经常搞调查研究,谁的思想就僵化,步子就迈不开,办法就少而旧,工作就不会有所成就。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深入调查研究是增强服务青年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倾听团员青年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和具体需求,才能做到尊重、贴近、了解、依靠团员青年,才能密切与广大团员青年的感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能避免出现决策想当然、拍脑门、闭门造车的不良现象。
    (三)把握青年特点是增强服务青年主动性的关键所在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指出:“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团呢?青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也不同,不照顾这些特点,就会脱离群众。你们现在有九百万团员,如果不注意青年的特点,也许就只有一百万拥护你们,八百万不拥护你们。”当代青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深受邓小平理论哺育,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这是新时期青年的总体特点。但不容忽视这样一些新特点:一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四个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的日益多元化。这一特点决定了传统的、简单划一的青年思想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青年多样化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二是青年群体流动性显著增强。青年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流动不断加快。这些处于流动状态的青年大部分尚未被青年工作体系所覆盖。三是新的青年群体分化明显。高知识层次青年、自由职业者、外资机构中的“白领”青年等优势青年群体,大多数处于党团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地带,一般性的党团活动鞭长莫及。四是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由于各种社会诱因影响,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社会犯罪率的65-70%,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和高科技化的特点。新时期青年群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变化、找到新方法、实现新突破,才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青年解难,增强做好服务青年的主动性。
    二、适应青年需求,把握主要方面,一切为了青年,增强服务青年的针对性
    (一)适应青年需求,找准增强服务青年的针对性的兴奋点
    共青团工作对象是青年,而青年又有着和成年人不同的需求,比如学习和受教育、劳动和就业、生活和健康、休息和文化娱乐、恋爱和婚姻等。不同的青年群体和个体又有着不同的需求。面对千差万别的工作对象,采取“一锅煮”、“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要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出不同的要求,找到兴奋点,满足他们的根本需求,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把握主要方面,找准增强服务青年的针对性的着力点
    1、为青少年学习成才服务。引导青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求知活动,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深化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稳步推进读书计划青年助学行动。
 2、为青年文化生活需求服务。要利用各种文化场所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网络的作用,生产和推介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为青年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形成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导向。整合各类资源,采取多种模式,切实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其在实用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科学普及、文艺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育人作用。
    (三)涵盖其它方面,培育增强服务青年的针对性的增长点
    1、为维护青少年权益服务。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运行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拓展创建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不断扩大维权工作覆盖面。大力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体魄。
    2、培养树立青年典型。立足新的形势和任务,立足新的时代特点,立足青年特点的新变化,在青年典型的培养、树立、宣传推广和学习典型、发挥典型作用等方面有新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现、培养、评选、表彰、资助青年典型制度。要加大对青年典型的培养和树立,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典型的作用,更好地发展事业,奉献社会。要加强典型的宣传,把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要求,在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的青年典型推举出来,运用各种舆论阵地和新闻资源进行集中宣传。要号召广大青年学习青年典型,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建功立业,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增添新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为了青年一切,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一)通过开展团的基础建设工程来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团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团的组织依托、设置方式、管理方式和活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加强团的基础建设。要探索团员管理新型方式,从相对封闭的管理向开放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团员对团内管理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加强流动团员与团组织的联系。要健全青年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组织和青年社团为外围的青年组织体系。
    (二)通过深化青年项目运作来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要把服务青年的工作落到实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做好一项一项的具体工作。项目运作具有操作性强、灵活性强、便于开展合作等优势,而且有利于团干部培养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深化青年项目运作要着重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做好项目策划。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立足团的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策划知识,确立工作目标,策划工作项目。二是加强项目管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包括项目论证、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的制度,特别要强化监督,保证项目健康发展,获取项目最大收益,维护团组织良好社会形象。三是培育项目人才。要在项目实施进程中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项目策划人和一大批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项目管理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有针对性地提高团干部的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
    (三)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来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共青团做好服务青年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青年的基本规律,围绕共青团任务和职能,努力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青少年法律和政策。围绕青年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向立法机关和党政职能部门提出立法和政策建议,推进青年立法进程和青年政策的制订,是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全国性法律法规的出台,共青团组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作用,推动完善和修订《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制定《青年志愿者条例》、《成人宣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青少年法规。二是完善青年工作协调机制。党政各方面工作都涉及到青年,都包含有青年工作的内容。要进一步加强与党政部门的协调,努力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部署之中。主动承担党政青少年事务,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拓展工作领域,增强工作实效。三是完善组织动员机制。服务青年的实效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在青年中的动员力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要着眼于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意识,在组织动员方式上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上下联动,打响“品牌”。如青年志愿者“志愿参与”和希望工程“一助一”的动员方式就是良好的动员机制。
    (四)通过强化工作手段来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共青团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有赖于有效的工作手段。我们要着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刻变化,全面推进团的工作社会化进程,不断强化服务青年的工作手段。一是强化物质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共青团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依托。处财政给予的财力支持为团组织正常运转提供了基本保障,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展活动和广大青年的服务需求。吸纳物质资源,出路在于面向社会,途径在于服务二处,归根结底是取之于二处、用之于二处。各团组织要努力开辟吸纳物质资源的新路子,强化工作的物质依托,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强化中介手段。共青团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好牵线搭桥的作用。要研究把握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找准两个需求的有机结合点,引导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三是运用内部网络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共青团要高度重视网络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新技术手段。要大力发展“青”字号论坛和青少年论坛,不断丰富网上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营运能力,扩大网络影响,赢得网上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青年,并在服务青年中完成为党做好团结带领教育青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