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二处>>党群信息>>退休生活
造福子孙的伟业
——人民渠二处鲁班站退休职工 许林(现73岁)
1970年10月,修建人民渠七期工程的号角吹响,直接受益的三台县十几万修渠农民大军,浩浩荡荡步行百多里,奔赴各自的施工场地。当时的条件都十分差。首先是住宿,距渠边稍近的农户又很少,有些民工要走好几里路才能到工地。第二是生活,政府按上工每人一天补助半斤粮的指标,其余全是自带口粮,所在生产队评工论分。第三是没有任何的设备,开山放炮全都是人工操作,就连放炮用的炸药都是人工炒制。但群众盼水、通水心切,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他们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凭借一双双带茧的手,一锹一镐,经过两冬一春的艰苦奋战,全线百多公里的毛渠建成。
但是大部分干渠是傍山渠道,岩层破碎,地质复杂,山洪水集聚渠道中造成管涌和渗漏,容易发生灾害事故,我亲身经历了著名的是消水沟滑坡事件。1972年8月强暴雨,山洪水沿渠下流,经德阳兴中劳动四队(由三台县新生团星火营修建)地段,终因岩石破碎,管涌和渗漏导致渠底崩塌。当县指挥部接到电话后,指挥长董晓恩即乘坐拆了拖挂的27拖拉机,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到了出事地点,下车一看都傻了:眼前哪是还有渠道的影子!已修成的百多米长渠段变成了悬崖峭壁,渠底和外埂崩滑下几十米深的沟里!董指挥立即向地区指挥部汇报了险情。地区指挥部立即现场作出规划为确保来年春季试通水,要不惜一切代价重开渠道。
为争春节完成,指挥部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设计,放线,具体承担施工任务,仍由新生团星火营负责材料运输。省建三公司支援大型发电机组,解决晚上施工照明和其他所用。新生团组建强力领导班子,驻守工地,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经充分准备,10月份星火营上民工200余人。我当时是由县指挥部派驻工地负责照明安装、维护和协助发电,以及工地仅有的四台电钻维修。工地上大幅标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特别醒目。宣传队深入工地,收集好好人好事,高音喇叭,不定时的播放;宣传安全施工,工地上涌现出好人好事,修渠的重大意义等。
整个工地热火朝天,当时提的口号是:“人歇工地不歇”、“苦战一百天 回家过年”。24小时三班倒,吃饭在工地,中午12点放炮,轰鸣声响彻好几里。当时削山岩,主要是靠人工钻炮眼,就是用打扁了的钢钎,一人握钎,另一人用二锤使劲捶打,使钢钎硬往石里钻。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握钎的人手要稳,眼要精,砸钎的人手要准,力要狠。否则,铁钎会砸在握钎的人手腕上。人工钻一个炮眼根据石质而定,大约要40分钟—50分到一个小时左右。电钻20来分钟可钻一个。钻孔深度为40—50公分,才能装炸药。
工地上还组织了铁姑娘队,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加入队清除破碎岩石,帮助卫生员包扎伤口。
团政委王之信(已故)更是身先士卒,坚守工地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半夜去查线, 他还在满是碎石的工地上。我说“王政委,这么晚了,去睡吧,白天你也挺辛苦的”。他说“渠没建成,我睡不着”。就这样,领导以身作则,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整个工地是繁忙、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我作为参与者,亲睹了当时的现场,至今还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还记得有一天,我去巡线,半路遇见一瘦小的小伙扛包水泥。小小土坎边上不去,我便赶过去帮忙把水泥抬上去。问道“小兄弟,你多大了”?他说14岁。我又问道“不在家读书,咋跑到这么远来修渠呀”?他说我家穷,让弟妹读书,我挣工分吃饭,听说把渠修好,水放到我们那里就可以栽秧子,就有白米饭吃了。是啊,贫瘠山区十年九旱,连人畜饮水都难,哪里还有水栽水稻啊!山区主产红苕,兼种玉米,吃米饭只能过年或至亲来了才可能吃,而且米下面还要闷红苕的。
经过近两个多月,昼夜不间断的开凿,毛渠建成。开始安砌条石护坡及渠底补裂缝。大家知道,渗漏造成垮塌,因此特别注意质量。严格按照补缝要求,即开缝、洗净、浇高标号水泥浆填实。他们提的口号是要像补自家水缸一样,补好每一条裂缝。事实证明,经过几十年的通水考验,没有出现渗漏的现象。
新生团星火营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年前如期完工,而且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七期工程好似长藤结瓜,干渠是“藤”,水库、堰塘是“瓜”。中江继光水库、三台县鲁班水库的建成,倾注了中江、三台百万人民心血,越来越彰显了它的强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鲁班水库不但满足了周边6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发电、养殖,旅游业也迅速提升。这里风光秀美、天水相连、景色迷人,十几种水鸟就在这里繁衍栖息。禁止网箱养鱼后,湖水清澈,鱼儿雀跃,到此游者,都流连忘返,乘艇游湖,心旷神怡。特别在今年六月,三台县举办第三届鲁班湖水文化节,特邀获2017年水上摩托艇联赛冠军的四川飞升水上运动队来水库表演、助兴。他们在水库主坝前湖面上的精彩、刺激、绝伦的花式特技表演,赢得了游客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会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圣地!感谢党和政府的领导,感谢工程设计师们,向修渠的农民兄弟致敬!
正是:
引来滚滚岷江水,
灌溉巴蜀万倾田。
渠水欢歌斗鲁班,
中华儿女笑开颜。
附说明:
原塔水站退休职工李桂芳,是当时宣传队成员和工地播音员,她对当时的场景也非常清楚,也亲身体验了消水沟滑坡整治的全过程。
201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