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沐雨栉风九十年

发布人:luoxianjun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8-06-04 00:00 打印

转发到:

沐雨栉风九十年

邓志全口述  罗先君记录整理

 

我叫邓志全,祖籍四川蓬溪,生于1927年,今年91岁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名老兵,转业后安排到人民渠二处,先后在办公室、综合经营科工作,1989年退休。回忆90年来的经历,思绪万千,趁现在头脑还清醒,将过往经历记录如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解放军来到我的家乡,我跟随部队,参了军。随后,我们部队参加了解放成都的战斗,成都解放后,部队徒步经遂宁、大足、梁平、万县,然后坐船到湖北荆门,当地人烟稀少,部队搞大生产,开荒种地。修整几个月后,我调到50军军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我们部队奉命北上抗美援朝。

部队达到安东(即丹东市),大桥已炸毁,晚上,我们坐气划船度过鸭绿江。过江后,第一晚就被轰炸,死伤很多同志。我被安排到师部卫生院做保卫工作,晚上守夜值班。我们进入朝鲜时,穿的还是南方的服装,朝鲜的冬天好冷,零下几十度,冻伤了很多同志,有的伤重牺牲了。

我们的军长叫曾泽生,他是国民党的将军,起义投诚过来的,他率领我们参加了汉江阻击战。敌我装备差距太大了,敌人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枪支弹药奇缺,枪支大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缴获敌人的,有蒋介石部队的,有日本部队的三八大盖,有美国生产的,我背的就是美国枪。汉江阻击战打得非常艰苦,我们以极大的代价终于打退了敌人。胜利后,部队进行修整、庆功,全军伤亡很大,部队回国修整、补充。战士们半年没理发,头发长得像女同志,棉衣全部划得稀烂,我们不好意思,尽量在晚上赶路。回国后,休假三天,大家理发、换衣服,部队在住学校里,一个教室住一个排。

修整补充完毕,部队又回到前线,我调到侦察连。这时,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打拉锯战。后勤供应不上,粮食少,经常吃不饱。我们没有制空权,运输汽车只能在晚间行驶,没有雷达等报警装备,全靠人工站岗,一旦发现敌机,立即鸣枪示警。我遇到过两次轰炸,经历过地雷阵,前边、后边的战友都牺牲了,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看着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我怀着悲愤的心情,将生死置之度外,继续投入战斗。

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停战后,我调到十九兵团工程兵指挥部,帮助朝鲜进行生产建设,一直到1958年才回国。我从1950年进入朝鲜,到1958年回国,整整8年时间,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回国后,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动中。

转战千里,建设祖国

回国后,我被调到112团的工程指挥部。先到青岛搞前沿阵地建设,过了几年,又调到济南军区指挥部,在指挥部工作了几年,军委扩大工程兵队伍,我调到了177团,在军务科当科长,后来首长说我参加过工程建设,懂工程,又调我到工程科,随部队到内蒙包头以北400公里的地方参加“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当地生活艰苦,风沙大,出门必带棉衣、干粮、水壶三件物品,我们称为“三宝”。 包头的市政规划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街道两旁建有2米 深的沟,用于安置排污、自来水、电力、通信、供暖等管道,综合利用效率高。在包头的“三支两军”结束,部队到四川江油、平武,搞三线建设。不久,我被调到贵州贵阳,以军队代表身份,支援地方工作,参加地方工程建设,从事勘测设计施工等工作。三年后,我本应回到原来的部队。这时,我们部队已经开到巴基斯坦修铁路,因此,上级把我安排到成都军区后勤处,工作了三年,1976年转业到现在的单位。

这十多年,我随部队东奔西走,工作、生活都很辛苦,期间也有被误解、受委屈的时候,但是,想着牺牲了的战友,为了建设祖国,我坦然接受。

心系二处,建设水利

1976年,我转业来到人民渠七期工程管理处,当时正在进行人民渠七期工程建设,我先到办公室当主任,两年后,单位安排我到综合经营科。我组织参加了修建电站、植树造林、其他综合经营项目开发等工作。

红旗电站是单位修建的第一座电站,位于人民渠六期主干渠上面,始建于1971年,1979年竣工投产,装机容量700千瓦。当时电价仅5分钱/度,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有力补充了单位收入的不足。红旗电站成为单位电站运行管理的培训基地,许多领导干部、技术骨干和工人都曾在红旗电站实习、成长

渠道绿化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非常重视渠道绿化工作。我刚到单位时,整个灌区植被覆盖率很低,人民渠六、七期干渠、鲁班水库、鲁联干渠完工时,渠道外坡寸草皆无,渠道好似一条“黄龙”。上级拨付了16万元,用于植树绿化。单位职工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自己采树种育苗,带头绿化管理站段周围地段。干渠上的绿化,由单位与村、社订立植树绿化合同,单位统一规划 ,提供树苗 和肥料,村社负责栽植、管理,成林收益三七分成,管理部门三成,村社七成。经过努力,整个六、七期干渠和鲁班水库、鲁联干渠由黄龙变成了绿化,渠堤变为绿色长廊。

其他综合经营方面,还组建了招待所、运输队、砖厂等。

乐享政策,安度晚年

我于1989年退休,到现在已经28年了,总的来说,我对退休后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退休生活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待遇提高了。以前退休工资低,近几年养老金增加了很多,尤其是进入社保后,连年上调养老金,收入更有保障了。政府想得很周到,对我们“6.30人员”(即1950630日之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还有补助,我感到国家和政府对我们老同志还是很尊重的。不管城市也好,农村也好,物质比以前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心情也好了。

二是实行了医疗保险,看病可以报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病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有了医保,可以报销大部分费用,单位又通过互助会解决了一部分费用,看病的经济压力就小多了。门诊卡以前每月只有几十元钱,现在每月增加到190多元,平常感冒咳嗽买药基本上够了。基本上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三是社会风气也在转变。中央反对“四风”很及时、很必要,公款消费大大减少,人们对党和国家、对政府部门的正面评价多了。

我已是90岁的老人,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坎坷,我觉得现在的社会非常好,我希望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公平,人民更加富裕,单位发展得更好。

 

注:邓志全同志现年91岁,是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6.30人员(即1950630日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现双目几乎失明,但是精神好,关心单位。本篇文章由邓志全同志口述,罗先君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