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三基”建设工作持续刷新,郫都站将这样干……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5-27 11:47 打印

转发到:

摸清基层管理站实际情况

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蓄足电”“加满油”

……

东风渠管理处

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

“三基”建设工作

持续刷新中

近期

党委书记、处长杨斌率队

到郫都水利管理站

开展调研并主持召开

抓“三基”工作座谈会

↓↓↓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沱江河新红光节制闸“渠地融合、两手发力”项目开展情况,两河口枢纽闸运行情况,成都市自来水六厂输供水管网建设、自来水产量以及应急协调联动情况。

 

 

座谈会上,郫都站负责人汇报了管理站基本情况、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思路,与会人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郫都站深化“渠地融合、两手发力”实践的诸多亮点和成果,重点梳理了该站的功能定位和工作重点,指出郫都片区是东风渠灌区,乃至整个都江堰灌区的“重镇”“要塞”“关隘”,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特殊重要性,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核心区域,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郫都片区功能定位的战略认识,找准工作重点和发力方向。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郫都片区是成都平原“水源之地”的战略认识。岷江之水起于高寒之地,流经陡峭之险,穿宝瓶之隘,分郫、检二江于成都之中,经郫邑平原降势、土壤化育、万木涵养、大气融氧,得天独厚地成为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在徐堰河、柏条河上取水的成都市水六厂、水七厂供水量占成都市主城区用水量的85%,被称为成都第一水源,直接关系成都市上千万人饮用水安全。为此,郫都站要把供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保障柏、走、徐等重要河道的输供水安全,配合成都市自来水公司抓好应急供水保障等工作。同时,运用好都江堰灌区河湖长制“三项制度”首提地和示范区的效应,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好“天府水源地”。

 

二是进一步提高对郫都片区是成都平原“防汛重镇”的战略认识。郫都又称郫邑,郫字为卑、邑之合写,属岷山之南的低洼之地,易发洪患。在仰天窝闸门分出的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河流进入郫都区,或分或合又形成蒲阳河、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徐堰河、毗河、府河、江安河等八大干渠,俗称“八河并流”,自古多洪患,故李白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之叹。为此,要据两河口枢纽闸之关隘,守清水河、沱江河入主城区之汛险,筑牢成都市主城区西门防汛之屏障。要加强工程硬件建设,尽快提高郫都站管辖的天然河道水旱灾害防御标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

 

三是进一步提高对郫都片区是都江堰灌区“财源之地”的战略认识。郫都片区担负着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供水的重任,直接产出经济效益2.45亿元,为此,要不断深化“渠地融合、两手发力”实践,不断巩固与郫都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水资源保障、水旱灾害防御、水土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共建,把灌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都江堰灌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郫都区的徐堰河、柏条河是引大济岷工程北线的受水点,要超前考虑引大济岷“新水”与都江堰“老水”的关系,尽早埋下水权水价改革的“草蛇灰线”,为都江堰灌区高质量发展下好“先手棋”,奠定“生命线”。

 

处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规建科、运管科、水保科、供水科、财资科、郫都站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