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红岩渠穿石亭江涵洞防汛抢险纪实     洪水猛于兽,险情大于天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1-07-19 00:00 打印

转发到:
      7月3日,星期日。当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喧嚣,深夜,几道闪电突然划破夜空,刺耳的雷鸣声骤然炸响,瞬间打破了什邡这座城市的平静。紧接着瓢泼大雨接踵而来,超强雷雨一直持续到7月4日凌晨。     “……红岩段暴雨……”、“……石亭江段暴雨……”随着电话那头位于什邡、绵竹、彭州的10个养护段职工纷纷传来的雨情和汛情,深夜,人民渠一处永兴站防汛值班人员立即将情况报告值班领导。站长彭光荣当即下达指令开启射水河泄洪闸、马尾河泄洪闸、白石沟泄洪闸、中渠河泄洪闸、白家桥泄洪闸、青嘴山冲砂闸,确保渠道安全运行。     洪水来势凶猛,石亭江最大洪峰流量达到1300m3/s。7月4日一早,各养护段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后,发现红岩渠穿石亭江涵洞下游河床严重下切,基础外露,情况紧急,立即报告站领导。     在向管理处报告的同时站领导及时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发现石亭江涵洞基础下切5-7米,并有随时垮塌的可能,一旦垮塌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影响下游灌区近17万亩农田灌溉,还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险情传到管理处,人民渠一处处长王世容、党委书记何荣智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险情,要求站上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涵洞安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月6日,省农水局、都管局对红岩渠穿石亭江涵洞险情进行视察和会商,根据现场实际,提出了初步应急抢险方案。     7月7日,水利厅副厅长张强言、驻厅纪检组组长徐亚莎率四川省水利院的专家确定了石亭江涵洞应急抢险方案。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式打响     7月7日,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的第一批工程队到达石亭江时已是晚上8点,当一面面印着“四川水电工程局”的红旗在石亭江河堤上高高飘扬的时候。工程局的同志们已不顾长途的疲倦和劳累,拿起手电筒开始熟悉地形环境,应急抢险工程正式动工。     一条条编织袋,一个个钢筋笼,一辆辆挖掘机、装载机、运输卡车,源源不断地进入石亭江抢险工地。地方水务局也为抢险工程送来了钢筋笼、编织袋等物资。     挖掘机12台、装载机6台、推土机1台、各类汽车20余台、发电机2台、民工100余人,24小时不停工作业,截止7月16日,通过回填并装钢筋笼浇筑砼护面、砼六面体护脚防冲等措施的完工,抢险工作告一段落。 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画面     忙碌的身影来来往往,轰隆的机械声此起彼伏。持续多日的火辣太阳让人异常难受,但抢险工作一刻也没有停顿,即使是现场技术人员、机械驾驶员、民工和管理人员衣裤、头发被汗水浸湿了。     石亭江早晚的温差大,夜里格外凉,晚上我们的现场技术员冷得瑟瑟发抖,加之蚊虫叮咬,让人十分难受。但由于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连续多天二十四小时作战,他们都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退却,夜里还要常常召开紧急会议,商榷施工方案,应对各种变化,特别是担心上游随时有山洪暴发的可能。他们以工地为家,没有完工就没有停顿。累了,他们就席地而坐;倦了,他们就在车上打一个小盹。     人民渠一处总工程师李国贤,负责红岩分干渠抢险的现场指挥。几天来,脸晒脱了皮,声音嘶哑了,但为了确保抢险工程顺利进行,他不分昼夜地战斗在工地上,晚上也不敢合眼,生怕有半点闪失,用他的话说抢险工作没有“含糊”二字。     现场技术人员钟培轩,对这个“老水利”的高级工程师来说,几天的高强度艰苦工作让年近五旬的他明显有些吃不消了,但仍然连夜坚守在抢险工地,他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中共党员、现场技术员范英模,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对家里怀孕的妻子他有些内疚,但他仍然坚持白天黑夜地奔波在工地,风吹日晒,毫无怨言。     无论多大的困难,无论多少的辛劳,他们都咬牙坚持,他们的坚持源自于水利人的责任和使命,更源自于我们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暴雨洪水都无法摧毁、在灾难面前所迸发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在抢险中,我们人民渠一处的水利人用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当代李冰战天斗地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