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一处>>综合信息>>处内信息
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头发花白、不善言辞,这是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彭州站马牧河养护段段长王云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扎根基层水利40余载,在马牧河养护段一干就是20多年。
然而聊到工作时,他又声音洪亮、滔滔不绝:“我们段管护人民渠干渠5.2公里,包括1条分干渠、3条支渠、17个分水洞的供水管理,还有马牧河泄洪闸和节制闸……”王云军对段上情况如数家珍。
王云军所在的马牧河养护段承担彭州、广汉、什邡三市47万亩农田灌溉的输供水任务。春灌、防汛、日常管理、岁修……工作内容既繁琐又复杂,4名段员在王云军段长的带领下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共守一渠碧水、护一方安澜。
王云军 以段为家 一年360多天,王云军几乎每天晚上都住在段上。“万一有啥事,我能够及时处理”,王云军如是说。因常年值守养护段,无暇顾及家庭,王云军说服本想在外面找份工作补贴家用的爱人,带着她一起守在段上。久而久之,爱人也成为他工作上的好帮手。40多年来,就算是逢年过节,夫妻俩也很少回城里的家,万家团圆时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对王云军来说,岗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以段为家的王云军,在休息时间也承担了不少工作。尤其是同事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时,王云军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帮忙值班巡渠。春灌、防汛期间,为保证正常输供水,即使没轮到王云军值守,同事们也能在渠堤上看到他的身影。有时候因时间紧任务重,同事们还没来得及做的部分工作,王云军也会默默处理好。在他眼里,“这些都是小事情,多做点也没什么”。 王云军处理分水洞附近杂草 王云军在检查保养工程设备 主动担当
为了给单位节约经费,遇到问题时,王云军第一反应不是张口找单位,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自制工具、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等方式,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四川的夏季酷热难耐,尤其是今年,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由于经费有限,养护段没有安装空调,值班的同事们热得难以入睡,王云军就带着大家,在一楼门厅里铺凉席打地铺纳凉降温。 养护段榕树下的石桌不小心被车撞倒,桌面破碎,无法使用。王云军就找来钢筋、水泥、砂石自己浇筑,两天以后,一张粗糙却崭新的桌面又神奇地出现在院子里。段房外的自来水管道被杂树枝挤压至断裂,导致养护段停水,影响段员的正常生产生活。王云军第一时间排查问题,找来工具,与同事们合力将挤压水管的杂树枝挖开移走,将断裂的水管修好,及时恢复养护段供水。 4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在王云军看来,这些不过是自己动动手就能解决的小事:“有些事情我能够自己做的,就没必要找人来做,工价太高了,单位也不容易。” 王云军与同事一起修复自来水管道 王云军浇筑的新桌面 长情护渠 与所有基层水利人一样,每天早晚巡渠是规定动作。遇到特殊天气,增加巡渠次数也是家常便饭。用王云军的话来说,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越是天气异常,越要出去巡查。这是工作职责,也是基层水利人的本能反应。 2020年8月,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灌区连降暴雨,8月11日、16日两次大暴雨导致人民渠干渠全渠段超警戒水位,两岸渠坡垮塌10余处,严重威胁人民渠干渠运行安全和灌区供用水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为保证下游供水,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工程。在管理处和彭州站现场部署下,王云军带领段员与施工队员一道,不辞辛劳、通力协作、昼夜奋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水毁抢修任务,及时恢复灌区供水。 “在这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关键时候,我们人民渠人都是这样做的。防汛抢险就是抢时间、抢效率、抢质量,对于我们基层水利人来说,这就是眼下最大的事,再苦再累也要上,也要坚持。”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王云军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交流过程中,王云军反复强调这样一句话,“我们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要对得起单位发给我们的工资嘛”。朴实的话语、扎实的行动,几十年如一日驻守基层,巡渠、看水位、检修工程、保证输供水……在人民渠第一管理处,还有很多像王云军这样的段长和职工。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水利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守渠人的责任和担当,用青春和汗水见证着人民渠历史的变迁。 (供稿:办公室、彭州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