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
年12月18日
12
18
,由都江堰管理局主办、东风渠管理处承办的“2009年省水利学会都江堰管理局分会农田水利学术交流会”在崇州召开。四川省水利学会、都江堰管理局以及都江堰灌区各管理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9
”
80
会议由都江堰管理局李华杰副局长主持,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党委书记肖帆同志代表学会三个组织作2009年学会工作报告。肖书记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学会的工作,对学会所做的努力表示了肯定,并向广大会员表示了感谢。
2009
然后,肖书记就新形势下水利学会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研究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要围绕厅党组提出的“再造一个都江堰,水利发展上新台阶”的治水思路开展研究。一是要展开治水理念转变的研究,即要把水利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体系中进行研究,把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行业审视、跨领域探索。二是要围绕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展开研究,为如何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增强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等方面出谋划策。三是要围绕如何在现有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展开研究。四是要围绕如何构建城乡统筹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展开研究。
第二要围绕民生水利的需求开展研究工作。要以人为本,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做好研究工作。
第三要围绕水利行业的自身发展研究。要从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做好研究工作,为解决如何加快水利行业自身发展,实现“行业求发展,单位创效益,职工谋福利”献计献策。
,
,
最后,肖书记对水利学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学会下一步的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正确处理水利学会工作中的新关系,以学术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搭建平台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技为手段,不断增强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把学会建成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思想库、水利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学术交流中心和广大会员之家,为推动都江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省水利学会秘书长、东风渠管理处处长刘祥海也到参加了会议,并代表省水利学会作了重要讲话。
此次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7篇,内容涉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现代科技在农田水利建管中的开发利用、农田水利的发展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变革等诸多方面。
47
经过大会论文评审组评议并报四川省水利学会都管局分会审查批准,共评出优秀论文8篇并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组织奖一名。
8
1
2
5
都江堰管理局党委书记肖帆在
2009
年农田水利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乘着中国水利学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东风,四川省水利学会都管局分会2009年农田水利学术年会今天在此隆重召开了,这是灌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灌区水利学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省水利学会都管局分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对水利学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的省水利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为承办本次大会提供热情服务的东风渠管理处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
长期以来,都江堰灌区一局七处都十分重视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在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新的经验和理念。为使这些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及时得到交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学会特地举办一次农田水利学术年会,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使灌区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为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此次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47篇,其中都江堰管理局9篇,外江管理处5篇,人一处4篇,人二处2篇,东风渠12篇,龙泉山7篇,黑龙滩3篇,通济堰5篇,内容涉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现代科技在农田水利建管中的开发利用、农田水利的发展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变革等诸多方面。评出8篇优秀文章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对都江堰灌区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促进都江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47
9
5
4
2
12
7
3
5
8
下面,我着重就灌区学会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09年学会主要工作
09
2009
年是都江堰灌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在厅党组、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厅水利学会的指导和关心下,灌区水利学会工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主题,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为促进都江堰水利事业的繁荣与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
1
、坚持认真开展分会学术活动:今年8月,省水利学会都管局分会、省水利学会水利经济专委会、省水利学会水利史专委会联合组织召开了一年一届的都江堰管理局2009年缅怀李冰座谈会暨学术交流会,共收到论文55篇。交流会从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等多方面,围绕都江堰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对策、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体制改革、水文化研究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得到了省水利学会的高度评价。这次盛会成为了灌区广大会员及水利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园地,为谋划都江堰永续利用之路,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灌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8
2009
55
2
、加强课题研究,努力推进科技成果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转化与应用。
2009
年初,学会成员就围绕灌区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调研工作。随着《灌区计量用水水价改革及收费体制探索》、《工程建设如何推进灌区水资源节约和扩大灌面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灌区工程建设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一批课题成果的相继出台,科技成果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转化与应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充分发挥了学会的决策参谋作用和技术支撑作用。
3
、加强信息交流,积极组织论文参加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灌区协会、四川省科协、省水利学会等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
2008
年底,学会组织了3篇论文参加了“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张开勇副局长代表刘道国局长在学术年会上进行了论文交流;2009年学会又组织了3篇论文参加了省水利学会与省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合作举办的纪念“
5.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学术交流会,这都为宣传都江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2008
2009
3
5.12
4
、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参加科普活动。
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为此,学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江堰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参加了2009年科普月(周)活动,撰写材料、制作标语、宣传科普知识,同时接待了中国科协、省科协的调研工作组,并向来都江堰考察的同志介绍都江堰创建和发展的有关科技知识,为普及科普知识、引导干部群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科技素质作了大量工作。在今年9月,学会还配合成都市科协完成了都江堰灌区关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对已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行综合评估的工作。
“
”
“
”
2009
9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灌区水利学会是联接水利厅、水利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和社团组织的桥梁,是凝结灌区水利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纽带,是灌区水利发展与改革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我们这个学会能继续发扬李冰治水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学会优势,不断开拓进取,推动都江堰水利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二、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学会的推动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水利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学会工作也应该紧紧围绕水利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下面我就学会主要研究方向具体提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围绕厅党组的治水思路开展研究
水利学会工作要紧紧围绕厅党组提出的“再造一个都江堰,水利发展上新台阶”的中心任务,从政策、体制、技术、措施等方面积极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为这一中心任务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一是要围绕中心任务展开治水理念转变的研究,即要把水利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体系中进行研究,把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行业审视、跨领域探索。
二是要围绕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展开研究,为如何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增强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等方面出谋划策。
三是要围绕如何在现有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展开研究。
四是要围绕如何构建城乡统筹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展开研究。
2
、围绕民生需求开展研究工作
学会工作要围绕民生需求展开研究。我们应当对如何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以人为本,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3
、围绕水利行业的自身发展开展研究。
学会工作要从水利经济、管理体制、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做好研究工作,为解决如何加快水利行业自身发展,实现“行业求发展,单位创效益,职工谋福利”献计献策。
,
,
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对于水利经济发展的研究,既要研究如何又好又快的与市场经济接轨,也要研究如何切实的保障民生利益,尤其是水费征收体制等等突出的基层问题,做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
在管理体制上,必须科学地摸索体制改革推进方案,深入探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内容。
对于水文化建设,水利部、厅领导长期以来相当的重视,陈雷部长更是在多次会议上提到要重点加强水文化建设。加强对水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应该围绕人与水、社会与水、经济与水的关系,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组织制度、行为规范、思维观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加强水文化研究,构建较为完善的水文化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治水理念、组织文化、制度设计、价值取向等领域的研究和探讨。
三、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按照陈雷部长在今年中国水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要求,我们下一步的学会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正确处理水利学会工作中的新关系,以学术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搭建平台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技为手段,不断增强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把学会建成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思想库、水利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学术交流中心和广大会员之家,为推动都江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
"
为此,广大水利学会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灌区学会建设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要认识到学会建设与服务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会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灌区。学会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加强学术建设,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紧密结合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灌区水利发展改革大局,找准学术建设的突破口,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以服务求发展,以作为求地位。
"
"
2
、学会组织与广大会员的关系。学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会员基础,更需要满足灌区会员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永葆水利学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学会要把竭诚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首要任务,把水利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千方百计把学会办成水利科技工作者之家。同时,广大会员也要主动关心学会发展,积极参与学会活动,为学会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学会发展。
3
、拓展服务与规范行为的关系。学会要组织动员广大会员围绕都江堰灌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及时准确地反映水利科技工作者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加强学会管理,规范学会活动和会员行为,讲求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觉接受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
学会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
、以学术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会工作水平
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适应都江堰灌区水利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学会的发展方向、工作策略、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争取每年都有新的成效,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要切实加强学会理事会、办事机构和会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学会的规范化管理。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学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要增强改革意识,推进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学会工作水平。
2
、以搭建平台为途径,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优势和学术交流平台作用,组织、发动、支持会员积极投身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主战场中去。对事关都江堰灌区全局、与科技密切相关的前瞻性重大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集思广益,形成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可操作性的论文及调研报告,为科技进步、水利发展建言献策,主动热诚的为水利中心工作、可持续发展水利、民生水利服务,充分发挥学会的决策参谋作用和技术支撑作用。
3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会活力
学会要发挥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扬学术民主,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策,形成民主、和谐、平等、开放的氛围,要改善条件,为灌区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建言、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理事和广大会员的作用。要团结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增强学会地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学会办成名副其实的水利科技工作者之家。具体到都管局分会,就是要开好每年一次的“缅怀李冰座谈会”,各会员组也要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要结合都江堰水利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会员认真进行学术研讨、论证,在增强学会自身活力的同时,也为促进都江堰水利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献计献策。
4
、以传播知识、普及科技为手段,不断增强学会的社会影响和凝聚力
水利学会是水利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要把传播知识、普及科技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成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主力军。要结合都江堰灌区实际、适应当前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组织专题考察、调研、举办讲座和专题报告会,开展信息服务,收集整理科技资料,为灌区工程建设、供水管理、水利体制改革等核心工作提供科技信息,推荐科技成果。同时,要按照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的要求积极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江堰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组织的各项科普活动,为普及科普知识、引导灌区干部群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科技素质努力工作。
长期以来,灌区水利学会工作按照“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三服务一加强"的指导思想,认真开展学术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术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为都江堰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相信通过这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对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以及对灌区水利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