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重实践 建新功 护航“天府粮仓”
—通济堰提前17天完成灌区春灌供水任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3-05-23 10:47 打印

转发到: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护航“天府粮仓”丰收,按照厅党组和都发中心党委部署要求,通济堰管理处未雨绸缪、统筹协调、用心服务,全力保障灌区春灌用水。截止5月19日,提前17天完成44.14万亩农田春灌供水任务,为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上台阶”和都江堰灌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榜样建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未雨绸缪,多措并举抓先机

据供水科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去年夏季历史罕见高温、去冬今春天干少雨等不利影响,通济堰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抢抓保供先机。一是及时召开工作会议,研讨雨情水情形势,提前部署保供水工作任务。二是修订《春灌用水工作方案》,优化供水措施。主动报告中心,积极协调外江管理处,争取补水3000万m3,解决灌区时段缺水难题。三是强化巡查检查,及时发现、上报、处理工程设施问题隐患。四是抢抓工程维护,畅通输水通道,增强供水能力。五是加强雨水情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六是强化沟通协调,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健全协同保供水机制制度,形成保供水合力,坚决扛起护航“天府粮仓”的政治担当。

 

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增效益

严格按照水利厅、都发中心春灌用水工作相关要求,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大力提升供水效益。一是统筹灌区内外用水,既克服天干水少困难、保障本灌区用水,又于2月中旬向眉山市蟆颐堰灌区应急供水1610万m3,首次“西水东补”化解其早春旱情危机。二是统筹上下游用水,发扬“上游照顾下游”优良传统,优先保障东坡区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春耕用水,顺利完成灌面不大但用水困难的尾部灌区充蓄用水。三是统筹各用途用水,确保农业、工业、生态和应急供水都不误,特别是在春灌高峰期,以“高站位、早谋划、多沟通、善调度”举措向成都大运会水校赛场供水80余万m3,为水校赛事、大运盛事、国家大事用水保驾护航。四是统筹供水服务和工程建管,通过党委督导、部门联动,采取重规划、优方案、强监管、蹲现场等方式,合力保障灌区清淤保供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用心服务,齐心协力助发展

春灌期间,处领导率先垂范,当好“领头雁”,多次深入灌区一线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关心群众用水需求,协调解决用水难点、堵点和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争当“铁军”,积极参加供水服务队,主动送水下乡20余次。干部职工主动请缨参与志愿服务,协调解决用水难题10余个,用心巡渠护堤100余次,协调清淤、打漂、清“四乱”,守护一渠清水,润泽千家万户。基层站点职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密切关注天气、水位和雨情,严格、科学调配水量,发挥“前哨”“尖兵”作用。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组织生活,凝聚管水智慧和奋进力量,书写“用心用情供水、共促灌区发展”新篇章。在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灌区秧苗青绿迷人、香气诱人、长势喜人。

“守护绿水青山,共享幸福明天”,管理处党委书记、处长白文斌指出,“接下来,通济堰将继续团结在水利厅和都发中心周围,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效率,进一步凝心铸魂、夯实主业、服务地方,持续守护‘清清渠水,碧波荡漾’,奠基‘稻谷飘香,粮食满仓’,助力‘大运盛会,地方腾飞’,为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上台阶’和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贡献‘千年古堰、世界遗产’更大、更多、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