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通济堰管理处多措并举保春灌,做好粮仓“压舱石”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05-06 15:39 打印

转发到:

春风起,万物生,随着通济堰东干渠上东沟、下东沟、西沟等支渠闸门的开启,来自通济古堰的春播水流进“天府粮仓”永丰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田里。如今“喝饱了水”的稻田里正是忙碌的时候,勤劳的农户在农机的帮助下,将一株株秧苗栽插到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在阳光下轻轻摇曳,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今年的春播水来的很及时,油菜刚收割完,水就来了,泡田栽秧真是一天也没有耽搁。”当地一村民在稻田旁休息时说到。



通济堰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合部分,灌溉面积51.99万亩,覆盖成都、眉山两市的新津、彭山、青神、东坡等4县(区),其中包括“天府粮仓”永丰核心区。

“4月1日通济堰灌区春灌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今年春灌集中供水时间约50天,预计到5月中下旬结束。”通济堰管理处供水科科长何勇介绍,今年春灌期间,通济堰预计从南河引水约1.4亿m³,用于保障灌区44.14万亩水稻栽插。

截至4月20日,通济堰灌区累计春灌供水5302万m³,完成泡田约17.65万亩,完成栽秧约13.24万亩,预计5月20日全灌区完成水稻满栽满插。

据悉,为应对今年灌区用水范围更广、用水时间更集中的春灌要求,通济堰从以往“大水漫灌”粗放式供水模式转变为“精准灌溉”,在满足灌区用水的前提下,控制引进流量,加强用水调度,在全力保障好春灌供水的同时,着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优化配置灌区水资源。

为此,管理处提早谋划,把握先机。春灌前积极组织召开灌区供水工作会,研究讨论供水方式转变可能遇到的难关,提前谋划应对之策,深入分析灌区供水管理短板,强化供水调度,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在灌区内广泛开展节水爱水知识宣传,提高灌区群众节约水资源意识,转变灌区群众以往用水思维。

全面维护水利设施,确保春灌期间水利设施的稳固与畅通。春灌前,管理处对灌区内的渠道、堤坝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检修和维护;清理渠道中的杂物和淤泥,修复渠道水毁,不误农时;同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应急供水方案,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涝等突发情况。

优化升级改造水利设施,实现春灌期间水资源精准调度。去年,管理处对西干渠漏水严重的7个支渠口进行了封闭式智能闸井系统升级改造、新修建了一座标准化量测水设施。

今年利用智能闸井系统和新建量测水设施,可精准监测水位流量,准确掌握灌区引进流量,为春灌期间合理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济堰彭山水利管理站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耕期间,使用智能闸井系统后,闸门开启,开度调节等工作,只需要用手机就能快速操作,同时还能通过远程可视化系统,查看闸门运行情况和支渠流量、水位等数据。跟以前相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了,还减少了人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不仅能及时保障春灌用水需求,更有利于供水管理精细化调水,助力灌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此外,春灌工作正式开始后,管理处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下灌区,开展节水宣传;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用水需求,及时协调处理用水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协助开展渠道垃圾清理,保证渠道输水畅通,提高用水效率,用行动践行“保春灌就是保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全方位护航春灌。



目前通济堰春灌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预计将持续到五月中下旬。接下来通济堰管理处将继续坚守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理念,持续优化春灌工作,确保农作物应灌尽灌,全力保障灌区44.14万亩良田满栽满插,保障粮食安全,为灌区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