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处内信息
“根据成都市气象台发布的成都市过去12小时降雨分布图,大邑县鹤鸣雾山、䢺江三元场降雨均超过80mm,邛崃县及大邑县其他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降雨,降雨产生的洪峰预计到达我站拦河闸时间为8月31日深夜2点左右,预计洪峰流量550m³/s,晚上值班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做好防汛应急准备,保持闸前水位在4.4m左右,有情况及时报告!”。
2024年8月30日上午,通济堰渠首新津水利管理站(以下简称新津站)拦河闸群管理人员饶丽梅接到气象台降雨短信后,立即仔细查看成都市过去12小时降雨分布图,并与新津区水务、气象、应急等单位人员电话会商,迅速将研判结果传达到拦河闸群值班人员,并按照防汛预案安排好应对工作。
饶丽梅(左一)
今年是饶丽梅同志在新津站工作的第17个年头,这10多年间一直从事拦河闸群的管理,在工作期间,饶丽梅同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曾及时妥善处置多次险峻汛情。
通济堰拦河闸群,位于南河和西河汇流处下游,2005年建成,2016年荣获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大禹奖,设计流量7440m³/s,是都发中心唯一一座大(1)型水闸。
“今年7月23日南河上游普降大雨,其中大邑、邛崃多处降雨量高达100毫米以上,新津站根据上游降雨量情况,预判最大过闸洪峰在5000m³/s左右,立即于24日上午8时开始匀速腾退坝前库容,并逐步调节各孔泄洪闸高度。7月24日20时,洪峰到达拦河闸,过闸流量达4910m³/s,是都发中心今年来遭遇的最大洪峰。新津水利管理站迅速反应,与管理处和地方防汛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密切注意上游雨情、水情,确保了洪峰顺利通过大闸。”饶丽梅同志说道。
“在我工作期间,4910m³/s并不是我们遭遇的最大洪峰。2010年8月19日,过闸洪峰流量5500m³/s;2020年8月31日,过闸洪峰流量6100m³/s。”饶丽梅同志继续介绍道。
反复遭遇如此巨大的洪峰,通济堰渠首新津水利管理站如何做到每次都能安全处置呢?
据新津站负责同志介绍,防汛减灾一直是新津站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做好防汛工作,新津站始终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据实完善防汛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新津站每年根据拦河闸群运行及站上职工人员情况,及时更新、完善防汛预案,并在汛前扎实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干部职工遇到汛情时能迅速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二是强化防汛联动。与新建区水务、气象、应急等单位建立联合防汛体系,及时开展雨情、水情、汛情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新津站一线职工,为提前处置提供充足反应时间。
三是提前开闸腾库。新津站一线职工依据预警信息和会商结果,按照防汛预案及指令,及时精准调节闸门,腾出闸前库容,减少洪峰过流压力。
四是加强水闸安全巡查。新津站水闸管理职工每日上午9:00、中午 14:00、下午19:00对拦河闸左右岸溢流坝及连接段、17孔闸门进行安全检查,详细检查水闸上下游管护范围内是否有影响水闸启闭的情况,闸门是否变形、损坏,钢绳是否完好等内容。
此外,新津站还担负通济堰总干渠进水闸、8.15km总干渠、小(2)型伍沟水库的防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