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党群工作>>党建之窗
为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落实省委治蜀兴川战略和省水利厅“十个坚持”行动方案,加快“四个外江”建设,8月30日,我站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契机,组织全体职工到都江堰渠首学习都江堰水利文化。
都江堰修建后,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不知饥馑,被称为“天府之国”。碧波奔流两千载后,作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历久弥新。截至目前,都江堰水利工程覆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8县(市、区),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据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其中: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核心工程。
据渠首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就外江灌区来说,岷江水进入外江灌区前一共三次分流。“分四六,平潦旱”说的是鱼嘴分水堤处内外江水量的第一次分流。在枯水期,因为内江河床高程较低,来水的六成进入内江,可以保证成都平原不旱;在丰水期,因外江河床较宽,来水六成进入外江,可以保证成都平原不涝。外江灌区的引水枢纽工程就位于外江的沙黑河闸,引水闸为2孔平板闸门,孔宽12米,设计引水流量为720立方米每秒;第二次分流为沙黑河下游约1km处的小罗堰泄洪闸,进入沙黑河的水量太大或洪水期间,可以通过小罗堰泄洪,设计泄洪流量600立方米每秒;第三次分流为小罗堰下游约1.8km的漏沙堰,漏沙堰为3孔弧形闸门,右侧两孔流入沙沟河,引水流量为75立方米每秒。左侧一孔流入黑石河,引水流量为45立方米每秒,水流经过漏沙堰后就进入了外江灌区管理范围。
学习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认识更加深刻,对外江灌区的引水源头及渠系分布情况更加熟悉。同时,也学习了兄弟单位治水管水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站长陈浩强调,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作为一名水利人尤其是作为一名能够参与都江堰灌区运行管理的水利人尤为荣幸,但要把李冰父子开创的水利基业不断推向前进,肩上所负的责任也更为重大。
站长陈浩要求,全体职工要“内强素质”,除加强基本业务工作的学习外,还要加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的学习,认真领会历代水利先贤总结的“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经验,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同时,全体职工还要“外塑形象”,二站作为外江处的一份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关乎外江形象,全体职工管水治水的过程中,要以省水利厅“十个坚持”为指引,要有主动服务灌区的意识,深入基层主动了解用水需求,树立外江人管水治水的良好形象,为早日建成“四个外江”贡献更多二站力量!(二站 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