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党群工作>>党建之窗
2013年7月8日深夜,成都平原暴雨如注,大小河流全部涨水,许多条河流同时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险情,“沙沟河出现警戒水位”、“黑石河戚家湾段河水漫堤”、“元通水文站出现今年最大洪峰”……不断的报警声传到了外江处防汛指挥部。在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面前,外江处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所有人员立即到岗到位,按照各自分工实施度汛抢险,同时,在处领导的带领下,由工程技术人员、水政人员、后勤人员组成抢险小组,奔向各条抗洪前线,和基层值班的同志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中去。在抗洪抢险的7个多日日夜夜里,其中有着许多感人的事迹在我眼前不断的闪烁,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第一管理站的陈勇同志虽然是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水利新兵”,但他却经历了2010年“8.19”和2011年“7.4”两次洪灾,知道抗洪抢险的重要性。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征程,从洪水袭来到洪水退去,他始终坚持在抗洪第一线,冒着随时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查勘着每一处渠道险段,累了,就停下来记录洪水资料,饿了,就啃一袋方便面。乐观向上的陈勇还是个未婚青年,在朋友的促合下,原定于7月9日相亲,由于值防洪班,却一直拖到了13号晚上,让对方大为光火。陈勇说:“儿女情长是家事,在这时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作为是一名水利人,我不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事耽误公家的大事。”
第二管理站戚家湾的闸点人员张奎同志,由于身体原因才住院进行了开刀治疗,刚出院不到一周,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就遇到这次 “7.9”洪水,但在洪水来临之时,他自始至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忠实地履行一个水利工作者的职责。他一个人负责管理黑石河10余公里长的干渠,“7.9”洪灾期间,他每天或开车或走路,对易发生渠堤垮塌的河段进行定时巡查,同时对已经漫水的渠段及时组织并协调应急抢险队伍进封堵。渠道上不时有被洪水冲下的树木卡在两个闸孔之间,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那会有更多的树木与杂物堵在闸孔之间,会造成渠道里的洪水在短时间内全线上涨漫堤,这样沿岸的村庄与农田会全部淹没在涛涛洪水之中,那样损失将不可估量。张奎顾不上身体上疲劳与痛楚,以顽强的意志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用长杆绑上铁钩将堵住闸门孔的树木杂草及时拉走,保证了渠道内的洪水通道的畅通。虽然每一次钩下来都会使他满身虚汗直流,但他那双因睡眠不足而充满血丝的双眼仍紧盯着渠道内洪水的情况而不停歇。
第三管理站的孔烨同志,始终以“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工作在抗洪抢险的前列。她刚生下小孩才5个月,正在产假的休息时间里,一听到洪水来袭,立即回到了单位,回到了她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她一贯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领导把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了她:让她统计全管理处范围内各条渠道以及各类水工建筑物每一天的受损变化情况。所有灾情都在她这里汇总,并上报与下发,不断的电话记录和大量的数据变化,她都做到细致入微,让上级领导对外江灾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抗洪抢险的正确决策与下一步安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说“儿子可以让父母帮忙带,但我们水利人抗洪抢险的事哪个能代替?何况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怎能躲在家里带孩子?”
第四管理站的余红跃同志,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那两三个日子里,他基本上没合过眼,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尽量使受灾损失达到最低。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在全处受灾最重、危害程度最大的粗石河渡槽段抢险工地上,他把及时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给领导和其他抢险人员,汇智成海,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让本为十分困难的粗石河渡槽抢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以上只是众多外江水利人在洪水来临时普通的事迹之一,像这样的事迹还很多很多。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当暴雨来袭,洪灾发生后,外江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所表现出不畏困难、不畏艰险、不畏洪水的气概深深的感染着我,我相信正是有了这样的外江水利人,我们一定会取得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我们外江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工程科 谭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