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勇斗洪魔的三站水利人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4-10-06 00:00 打印

转发到:

        7月9日至10日,龙门山沿线地区普降暴雨,本次降雨历时长、降雨强度大,外江灌区承受着极大的防汛压力。灌区内几条主要干渠普涨洪水,西河元通水文站处最大洪峰流量达1460m3/s,超警戒流量580  m3/s,而西河石头堰枢纽处洪峰流量高达1760  m3/s!西河全线水利工程告急!在无情的洪水面前,三站全体职工按照管理处的部署,恪尽职守,坚守防洪抗洪第一线。

        7月10日,大雨依旧没有一丝减弱的迹象。我站正在休产假的女职工孔烨,望着屋外河道中洪水无情的肆掠,她将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托付给父母,向站领导主动请缨,要求马上投入到灌区的防洪抢险工作中来。领导考虑到她家里也遭了灾,且孩子尚小,婉拒了她的要求。但执着的她还是按时来到站上,跟随大家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工作中。

        暴雨从7月9号一直下到7月11日才稍作停歇,连日的降雨导致灌区险情不断出来,这期间需要我们灌区基层水利职工在保证其值守的枢纽顺利度汛的空余时间冒雨加强巡视,发现险工险段及时上报,争取一切时间保障后续的防洪抢险工作的开展。二道闸闸点守点职工朱承光已经50多岁了,但他从来不以老水利人自居,依然冒雨在湿滑、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行走了几公里,巡视检查常年出险的三合堰二级电站尾水汇入西河大河处这次是否平稳度汛。值守泗江堰取水枢纽的我站职工向海宁,在雨势停住的第二天就踩着大河护岸上的“鸡蛋头”(卵石突起部分)从5m多高的二码台爬下陡峭的护岸,仔细察看大河护岸的基础的情况。新建石头堰取水枢纽的挡水建筑物采用新型闸门技术——翻板闸,这使得值守石头堰的我站职工何勇面临着比其它枢纽更艰巨的闸门调控和操作工作,22孔的翻板闸由于启闭工序非常复杂,每次他都忙得满头大汗。西河的洪水带下来的树木会不时的卡住翻板闸,如果不及时的清理,会对翻板闸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时刻的关注以及调控翻板闸就成了何勇的主要任务,在度汛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坚守在闸门操控室里面,只有当站上安排的替换人员来到时他才能睡上一会。他们只是在整个防洪度汛中涌现出的事迹的部分代表,在整个度汛过程中我站职工都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默默的为整个灌区的平稳度汛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11日,大雨终于停了下来,水势的不断下降使得更多的险工险段凸显了出来。7月13日,味江河肆掠的洪水终于降到了人民堰拦河坝以下,更严重的险情出现,年久失修的人民堰拦河坝坝体出现15m长的坝体淘空,只剩一个空壳坝体在抵御着河水。加上先前发现的40m坝后护坦冲毁,整个人民堰拦河坝的抢险强度十分大。然而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15日开始新一轮的强降雨会开始,此处抢险工作时间紧迫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降雨一停歇,烈日马上重新占领了整个天空,炽热的阳光和不断上升的气温提醒着人们:夏日里,他才是主角。河坝里没有任何能遮荫蔽日的东西,石块一脱离水流的冲刷很快就会晒的滚烫,抢险工作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展开了。我站职工陈国祥和黄跃在抢险现场与抢险人员一道分秒必争,不计艰险。根据相关到现场的领导的正确指示,辅以自己丰富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合理的安排整个抢险工程,日夜加班在短暂的十几个小时内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待到晚上吃饭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被毒辣的烈日晒的全身通红,顾不得这些,一场抢险硬仗打下来了,他们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人民堰的抢险工程只是我们三站范围内抢险工程中的一处,每处抢险工程都有我们三站职工矫健的身影。高强度的抢险虽然令他们身体疲惫,但是他们却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这一切,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

        今天是7月15日,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一轮的强降雨正在窗外下着。暴雨纵然伴随着雷鸣闪电,但是也不能打断我的思绪,因为现在我的脑海里面充斥着他们,这些在防洪抢险中恪尽职守的水利人。他们立足自身的本职工作,努力的做到最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坚守着防洪抢险阵地。因为有他们,我相信这次大洪水我们灌区一定平稳度过,我不光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信心,我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我从心里相信我们的“外江梦”和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三站    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