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欢迎您!今天是:
开年第一课:外江管理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
以古鉴今,赋能水利新发展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2-13 17:00 打印

转发到:

2月13日,新年伊始,外江管理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了2025年度首次集中学习活动。本次学习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探究了郑国渠和灵渠这两大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其深远历史意义。

深悟新春讲话,锚定水利坐标

活动开始,小组成员们率先进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学习,深刻领悟到总书记对新一年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全国人民的美好祝福。随后,成员们重点研读了民生保障、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与水利工作紧密相连,为青年水利人指明了工作方向。结合“三个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水利事业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解码古堰智慧,传承水利文脉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借助“三维建模演示”视频,生动还原了郑国渠和灵渠这两大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造智慧。郑国渠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初衷虽是“疲秦”,但最终却成就了秦国的强大。它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大幅提升了秦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灵渠则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开凿,作为首个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运河,其34公里水道至今仍灌溉着万亩农田。灵渠成功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生动诠释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建设理念。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践行所学所思,赋能水利发展

在交流环节,成员们踊跃发言,分享古代水利工程对当代水利工作的启发。大家纷纷表示,水利先辈们在修建郑国渠和灵渠时,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技术难题,凭借着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水利奇迹。这激励着当代水利人在面对新时期治水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保护等问题时,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两大水利工程历经千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应注重长远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不断开创人水和谐的美好局面。

这场开年思想盛宴,既是对治水文脉的深情回望,更是向水利未来的铿锵进发。展望未来,外江管理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积极践行“三个服务”理念,在现代化站点、水资源利用、智慧灌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