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综合信息>>处内信息
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以来,外江管理处一直把灌区标准化管理作为抢抓都江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的重大机遇来重视。2021年9月,外江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示范灌区的成功创建,更是为当好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顺利通过部级验收,外江管理处全力做好标准化管理“后半篇文章”,在组织、安全、工程、农业节水与供水、信息化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今日聚焦标准化管理之供水篇:
聚焦主责主业 “三生”用水管理质效全力提升。我处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强化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用水统计管理,全面系统制定灌区配水计划,确保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今年向灌区输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约8.98亿m³,保障了灌区7个县(市、区)134.17万人口的城镇生活、人居环境、生产用水,高质量助力“天府粮仓”与“生态灌区”建设,为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撑,2023年外江灌区粮食总产量约56.37万吨,较2022年增产2.72万吨,增幅4.82%。
水量调度一盘棋 一体化管理持续强化。在供水“一盘棋”和“大水调”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处修订供水管理制度17项,统筹各业用水需求、强化水资源调度运行管理,确保调水及时,指令畅通。灵活采取渠系轮灌、错峰用水、重点突灌等措施抗旱保灌,有力保障灌区122.99万亩灌面均衡受益,近两年水稻栽插均在5月31日前完成,较往年提前7~10天,助力粮食增产增收成效明显。
在供水服务方面,春灌期间向通济堰灌区补水约3200万m³,每年主动深入灌区服务超200次,建立水管单位、7个县(市、区)水务部门及跨县支渠片区供水联动协调机制,组建联络员微信群,明确人员;深化网格服务,根据用户特性,定制个性化调水计划,供水服务满意度交出满分“答卷”,连续收到灌区多家种植大户送来的锦旗,供水管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扛牢责任 防汛减灾基础不断夯实。积极落实“四预”工作,与气象等部门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及时修订工程防汛预案,今年开展防汛演练12次、防汛隐患排查24次。编制《都江堰外江灌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手册》,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和应知应会培训157余人次。主动向灌区群众宣传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分发手册200余册,提供8种灾害的具体防御指引,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今年,组建了8支防汛救灾党员先锋队、9支青年突击队和3个专项工作组,夯实防汛力量。与灌区基层站探索出“滚动联合会商”“风险精准研判”等亮点做法,实行24小时监测和预报预警,形成防汛的强大合力,高质量响应并成功处置4次预警预报,保证了灌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作为我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大脑”,外江灌区指挥分中心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监测、预判,及时发布汛期等动态数据信息,确保通讯畅通、渠道有效,外江灌区水旱灾害防御能显著提升,灌区平安度汛。
2023年6月下旬的抗旱关键期,外江灌区在比前3年引水同期减少0.69亿m³的情况下,克服自身灌区干旱缺水的情况,向兄弟单位—通济堰灌区输送458万m³应急供水,保障了通济堰灌区抗旱用水,2023年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平均亩产863.4公斤,比2022年增产152.4公斤,增长21.43%。
先行先试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按照都发心《都江堰灌区用水权初始分配方案》,开展外江灌区用水权双确认工作,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生活、生产、工业用水实行水费分类收取;今年,与大邑县水务局签订农业供水合同,在联合堰、永济堰灌区实行农业用水“按方计价”,开创了外江灌区农业用水按方计价新局面,在农业水权水价改革实践迈出第一步,为外江灌区全面实现农业水价“按方计价”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作为 水文工作全面提高。规范水位观测等5种量测水记录记载手册,形成兼具规范和实用的水文记录资料;组织全处量测水人员学习和培训82余次,人员专业技能明显提升,外江灌区4个重要测站均获得优质测站奖;着力全面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已建成量测水设施116处,正在建设195处,建设后可全面实现水量精准计量,闸口远程测控,水资源配置和供水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下一步,外江管理处将更加致力于标准化管理成果应用落地落实,切实在各项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要求,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持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都江堰灌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贡献外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