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部门动态
5月7日,翻涌着金黄麦浪的麦田旁,经过河水浸泡的稻田正准备迎接今年的第一株秧苗,农业合作社的工人们上下忙碌着搬运秧苗,蓄势待发的数台现代化自动插秧机在一阵轰鸣中整齐地将秧苗栽下,缓缓铺开了一幅天府粮仓水润粮丰的美好画卷。这一幕,发生在外江灌区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秧苗栽种现场,这标志着今年外江灌区的春耕育秧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而秧苗栽种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前,正值小春收割与大春播种交替的关键阶段,崇庆水利管理站认真贯彻落实都发中心及外江管理处关于春灌保供的决策部署,紧扣“保供水、促春耕、稳生产”目标,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全面打响春灌保供攻坚战。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调度水源、加强设施巡查、下沉服务一线等多维度发力,确保灌区30.5万亩农田应灌尽灌,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牢水利根基。
统筹部署,凝聚保灌合力
今年春季降雨量较往年总体偏少,为加强应对局部用水紧张的实际情况,崇庆水利管理站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今年3月,崇庆水利管理站党支部便通过支部党员大会对春灌工作进行了前期部署,成立了由站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从管理站到片区再到村社的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召开专题会议3次,联系崇州、大邑、新津、邛崃等地方水利、农业部门,测算灌区作物需水量,细化配水计划及应急预案。同时,动态监测墒情、设备运行及用水需求,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科学施策,提升灌溉效能
为保证春灌正常进行,提早开展渠道疏通、设备检修、水资源调配等准备工作,确保不误农时、有序灌溉。针对水系末梢县区、乡镇灌溉难问题,协调好灌区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合理安排用水次序,采取“先下游后上游、大流量错时供水”等方式,优先保障处于灌区下游的农田供水。截至5月6日,已累计调配水量3600万立方米,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用水。同时,抢在春灌来临前,投入机械2台,对260米渠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清除淤泥杂物3600立方米,修复破损渠段3处,并完成对7座枢纽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12处,并在乌木堰增设拦漂装置1套,避免上游山区漂浮物堵塞枢纽影响支渠进水,确保输水渠道畅通、设施运转高效。
服务下沉,护航田间生产
崇庆水利管理站坚持“服务跟着需求走”,自春灌开始前就深入田间地头、育秧中心,实地了解地方群众、农业合作社用水需求,有的放矢制定供水计划,确保灌区用水稳定有序。依托“智慧水利”平台,在重点区域新增水位监测设备5套,实时监控渠道流量,动态优化配水方案,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升级。同时,深入村社区、校园、企业,积极开展爱水护水及水法宣传,形成全民护水合力。
成效初显,筑牢丰收根基
通过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崇庆水利管理站灌区春耕保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初,已完成育秧面积23928亩,累计供水2800万立方米,目前灌区小麦、油菜,等作物长势良好,水稻秧田供水充足。下一步,崇庆水利管理站将持续加强值班值守和巡查维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作物需水情况,确保春耕供水不断档、服务不松劲,为灌区粮食增产丰收筑牢水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