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发中心简介
-
水利工程简介
-
详细资料
-
灌区概况
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并于2021年4月7日印发《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等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的通知》(川编发〔2021〕29号)。将四川省水利厅所属的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外江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毗河工程运行保护中心、四川省都江堰黑龙滩灌区管理处、四川省通济堰管理处、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成都工业用水管理处等8个事业单位及相关职能整合到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并将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更名为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为四川省水利厅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副厅级。上述四川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等8个事业单位不再保留。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秦蜀守李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75年。由于孕育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江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光辉范例。
都江堰渠首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取水枢纽,座落于成都扇形冲击平原顶端,既扼守着岷江出山口的水势,又控灌渠首以东广大灌区,位置关键、选址精妙。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各类附属工程组成,三大工程首尾呼应、联合运行,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诸多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都江堰水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江堰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6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130万余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40县(市、区),供水功能发展到生活、生产及生态供水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及成都市应急水源工程等的先后建成,都江堰渠首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灌区水利工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都江堰是我国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经久不衰而闻名于世。
都江堰是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率领川西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竹、木、卵石等材料修建的。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区得到迅速发展,多年来,分期对渠首和灌区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和扩建。并健全了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度,古堰与日增辉。灌区范围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七个市四十个县(市、区),灌溉面积由一九四九年280余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30万余亩。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棋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波;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潋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特别是建国以来,共和国三代领袖及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要和专家学者,均莅临巡视、观览和考查。这里山水所在,胜迹如云,景观随步,令人流连忘返。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世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