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建设与管理>>运行管理>>领导指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做好长江防汛抗旱工作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
刘宁
2009年4月21日
2009年4月21日
鸿忠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正值长江流域陆续进入汛期,在上海召开长江防总指挥长会议,对今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十分必要,非常重要。就在前几天,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主持召开了国家防总200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分析了今年汛情、旱情形势,部署了今年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强化责任、加强配合、严肃纪律、增加投入,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陈雷部长在会上也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回副总理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国家防总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刚才,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同志回顾了2008年长江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分析了今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了今年长江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问题剖析全面,形势分析透彻,工作重点突出。各省领导和部队的同志也就本省区和军队的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做了发言讲话。接下来,长江防总总指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可以看出,流域各省和有关单位都针对防汛抗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这次会议,今年长江防汛抗旱工作一定会以人为本、克难攻坚、更进一步,顺利应对险情灾情,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各项防汛抗旱任务。受陈雷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长江防总、流域各省(区、市)以及成都、南京、广州军区,长江航务管理局、华中电网、三峡总公司、湖北清江水电公司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就2009年长江防汛抗旱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多年来长江防汛抗旱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近年来更是加大建设力度,建成或正在建设着包括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内的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为抗御严重洪涝干旱灾害,维护长江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是防洪标准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大为增强。长江流域已建成各类堤防34000多公里,中下游3900多公里干流堤防已基本达到了规划的防洪标准,修建各类水库4.8万座,总库容约2000亿立方米,中下游干流设立蓄滞洪区40处,对1200余公里河段进行了崩岸守护和治理。去年汛后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2.8米高程,基本具备设定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功能,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水资源调配能力也大为增强。总的来说,长江干流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流域内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大部分地区已具备抗御中等干旱的能力。随着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逐步实施,长江流域防洪能力还将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二是成功防御、调度、管理多次大洪水。1949年以来,长江流域洪水频繁,既发生了1954、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也发生过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及局部支流大洪水。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我们举全国之力,取得了长江抗洪的伟大胜利,防洪效益高达4067亿元,是当时长江中下游防洪投入的24倍多。历次抗洪斗争的胜利,为流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防洪减灾效益巨大。随着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与完善,长江防御洪水、洪水调度和洪水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逐年提高。
三是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干旱和超枯水位。2006年,长江流域发生罕见干旱,干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旱程度之深、抗旱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经过科学调度水源,抗旱保丰收,共挽回粮食损失2647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95亿元,最大程度减轻了干旱灾害损失。2007年初,嘉陵江出现了193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长江防总紧急实施跨省际调水,确保了重庆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给洪水以出路和洪水资源化的理念对全江上下的防汛抗旱局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效应,同时主动抗旱、全面抗旱、维系良好生态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四是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长江委提出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湖,中下游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积极进行堤防工程、控制性枢纽工程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大力推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了长江的防汛抗旱能力和水平。长江委协同各地正在编制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正在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筹兼顾、蓄泄兼筹,兴利除害并举、开发保护相宜,为长江的科学治理、持续利用,规范和谋划安澜健康、生境和谐的美好蓝图。
二、今年长江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今年汛期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淮河、长江、海河流域可能发生流域性的暴雨洪涝灾害,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偏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可能性较大,长江流域面临的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影响显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加,自然灾害可能进一步加重。长江流域历来是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之地,去年局部地区的台风、暴雨、山洪和严重干旱灾害均有发生,6月份两湖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9月份地震灾区发生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长江上、中游11月份的秋汛,均为历史罕见。因此,对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给长江防汛抗旱工作带来的影响要有充分估计。
二是长江流域防汛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长江自1998年之后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一些地区干部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尚需加强防汛抗洪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发生大洪水时间越久,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就越大。二是长江干流泄洪能力偏低,局部河段不足。主要支流治理不够,连江支堤尚未除险,中小河流防御能力低。三是蓄滞洪区建设滞后,急需建设的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蓄滞洪区尚未完成,运用难度依然很大。四是长江流域水库数量多、病险水库多,安全度汛任务艰巨。五是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防御困难。六是长江中下游干流局部河段崩岸问题突出,危及河势和堤防安全。七是城市排涝标准普遍偏低,城市抗灾能力较弱。
三是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矛盾突出。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呈频繁态势,阶段性、区域性严重干旱缺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突出。2006年流域内7省市大旱,受灾面积达1.13亿亩,创历史新高。在水资源相对丰沛的长江流域,应急水源工程不足,调水工程缺乏,灌区灌溉配套设施差、保证率低,抗旱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抗旱工作缺乏有效措施,这些都将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四是地震灾区安全度汛工作任务艰巨。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攀西地震、盈江地震,重灾区都集中在长江流域,震损水库和堤防数量大、受损程度重。目前,相当数量的震损水库和堤防都在除险加固施工,汛前还难以恢复洪水防御能力,同时也还有些震损工程整治尚未开工,安全度汛不容乐观。四川省还有29座堰塞湖需要后期继续治理,已整治的堰塞湖周围山体破碎,汛期遭遇暴雨仍有可能发生滑坡淤堵河道,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扎实做好今年长江防汛抗旱工作
今年国家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的防洪安全,全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长江防总和流域内各省(区、市)要结合长江防汛抗旱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工制宜的开展好防汛抗旱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项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按照《防洪法》和《抗旱条例》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把防汛抗旱责任制贯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坚决杜绝因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防汛安全和供水安全事件的发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将责任制的落实作为防汛检查的重点抓紧抓好。
二是切实抓紧修定防洪预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要根据洪水和干旱灾害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明确水旱灾害预警、决策指挥、责任制、检查监督、物资保障、信息反馈、社会参与、灾害评估等各项机制和措施。长江防总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三峡等重要水库2009年防洪调度方案,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各省要着力抓好基层防洪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做到无缝覆盖。
三是切实做好水库水电站防汛调度工作,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前不久,博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放水时发生坝体坍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那几天,印尼也有一座水坝溃坝,造成数百人死亡,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吸取教训,明确责任,抓紧除险加固,落实各项防护举措,确保水库安全。针对我国水库水电站多、蓄水量大、病险坝多、管理运行机制复杂的形势,特别是针对近日发生的江西大碑水电站5名清淤工人死亡事故,陈雷部长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管理,立即开展全面检查,尽快消除各种隐患,完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此,国家防办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长江防总、各省防总要将水库的防洪安全作为长江流域防汛工作的重点,尤其要特别关注病险水库、在建工程及运行管理机制复杂的中小型水库和水电站。各地要对水库水电站安全状况、度汛方案、抢险队伍、抢险物料和应急通讯设施进行认真检查。汛期要按照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精心调度,密切监测水库运行状况,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组织抢险,及时通知下游群众转移,避免人员伤亡。
四是切实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汛应急工程建设,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对去年的水毁工程和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抓紧处理,恢复和提高防洪能力。要落实汛期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的各项责任和措施。抓紧开展长江、汉江崩岸治理守护和险工险段应急处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预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汛期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确保防洪安全。
五是切实开展中小河流防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长江上中游地区多为山区或丘陵区,中小河流洪水来得快,涨势猛,防洪体系薄弱,是山洪灾害的多发区。要切实抓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完善和落实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和预案,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落实排险减灾、撤离避险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努力减少财产损失。
六是切实坚持防汛抗旱工作的统筹兼顾,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控。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高度重视和着力做好长江流域抗旱工作。按照《抗旱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确保城乡人民生活用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放在首位,完善抗旱预案和城市应急供水方案,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用水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水资源。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精心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长江防总要抓紧组织编制长江、汉江等跨省市江河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和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跨省应急调水机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最后,我想对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再加以强调。要切实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排险避险减灾机制。要充分利用主汛期前的有限时间,对病险、震损水库和水电站抓紧除险加固,应急处置一批,确保安全度汛。对主汛期前难以完成处理的险工要提前做好安全度汛应急准备,对于尚未脱险的水库,要做好汛期降低库水位运行、甚至空库运行的预案和有关准备,确保工程安全运用和受威胁区域群众生命安全。特别是对于那些管理体制复杂、政令不畅、汛情不清、运管不良的小型水库水电站,要严令整改,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各位领导,同志们,长江安危,事关大局,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重如泰山。防汛抗旱是整体,协同配合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国家防总第一次会议和回副总理讲话精神,顾全大局、相互协作,坚决服从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的统一指挥调度,及时沟通汛情旱情,军民联合,军地联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以确保长江防汛安全、供水安全,支撑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